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慈竹叶拉丁文名: 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 Keng...
养生
药材名称: 慈竹叶
拉丁文名: Neosinocalamus affinis(Rendle) Keng f.
别名: 子母竹、义竹、孝竹、丛竹、绵竹、甜慈、酒米慈、钓鱼慈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热病烦渴,小便短赤,口舌生疮。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治热淋、尿血。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心热,治头昏。
3、《重庆草药》:慈竹心泡开水代茶饮,解烦热,止烦渴,对肠胃燥结、热泻、坠胀、小便黄痛热症初起有效。竹叶心也常用于中药配方中做引子。
4、《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除烦。治热病烦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疮。
5、《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清心,利尿。
临床应用:
1、治小便短赤,口舌生疮:竹叶心9g,生地9g,木通9g,甘草9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2、治初起浊症:慈竹心捣绒,合酒煨服。(《重庆草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干燥叶片披针形,长10-30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粗糙,常有小锯齿,质薄,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具微毛,次脉5-10对,小横脉不存在;叶柄长约2-3mm,有时带有细枝。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株呈乔木状。竿高5-10m。梢端细长作弧形或下垂。全竿共30节左右;节间圆筒形,长15-30(-60)cm径3-6cm,表面贴生灰白色或褐色疣基小刺毛;竿环平坦;箨环明显;箨鞘革质,背部密被白色短柔毛和棕黑色刺毛,鞘口宽广而下凹,略呈“山”字形,箨耳无;箨舌呈流苏状,连同继毛高约1cm许;箨片两面均被白色小刺毛,具多脉。竿每节约有20条以上的分枝,呈半轮生状簇聚,水平伸展,主枝稍显著,其下部节间长可10cm,径约5mm。末级小枝具数叶乃至多叶;叶鞘长4-8cm,无毛,具纵肋;叶舌截形,棕黑色,高1-1.5mm,上缘啮蚀状细裂;叶片窄披针形,大多长10-30cm,宽1-3cm,先端渐细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细柔毛,次脉5-10对;叶柄长2-3mm。花枝束生,常弯曲下垂,长20-60cm,节间长1.5-5.5cm;假小穗长达1.5cm;颖0-1,长6-7mm;外稃宽卵形,具多脉,边缘生纤毛,内秤脊上有纤毛;鳞被3-4;雄蕊6;花柱具微毛,向上分裂为2-4羽毛状柱头。果实纺锤形,黄棕色,易与种子分离而为囊状果。笋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花期多在7-9月,但可持续数月之久。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1、母竹移栽法参见淡竹笋条。带埋秆法,挖取一年生粗壮、枝节完整的母竹,削去最后的1-3节,侧枝留3cm长,按行距2m挖坑,株距视竹秆长短而定,坑挖成斜坡状,埋根兜的一端深约30cm,埋节的一端深约20cm,长较竹秆增加30-45cm,将根兜及全秆埋入土内,踩实。
2、田间管理: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3次。追肥1-2次,肥料以厩肥、堆肥、人粪尿为主。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