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猴枣拉丁文名: Calcalus Gasteris Macacae别名: 猴子枣、羊肠枣...
养生
药材名称: 猴枣
拉丁文名: Calcalus Gasteris Macacae
别名: 猴子枣、羊肠枣、猴丹、申枣
性味归经: 味苦、微咸,性寒;归心、肺、肝经
药材分类: 动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1、痰热喘咳,咽痛喉痹,惊痫,小儿急惊,瘰疬痰核。
2、西医诊为急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重症肺炎、乙型脑炎、癫痫等属于热痰或顽痰胶结者。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广西药用动物》:“妊娠期忌服。”
功效-相关论述:
1、《中国医学大辞典》:“治惊痫,小儿急惊,痰厥,热痰;疗痈疽,瘰疬,痰核,横痃。”
2、《饮片新参》:“治虚喘,化痰纳气,治惊痫。”
3、《广西药用动物》:“清热镇惊,豁痰定喘,解毒,消肿。主治痰热惊痫,小儿急惊,瘰疬。”
临床应用:
治小儿惊风,痰多气急,喘声如锯,烦躁不宁:羚羊角3g,麝香1.2g,猴枣12g,煅月石3g,伽南香3g,川贝母(去心)6g,青礞石(煅成绛色,水飞)3g,天竺黄(飞)9g。上除麝香、伽南香外,余药研至极细,加入麝香伽南香细粉充分和匀,瓶装封固。每次0.3-0.6g,日服1-2次,温开水送服。(《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猴枣散)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猴枣配羚羊角:猴枣苦咸性寒,偏于清化痰热;羚羊角咸寒,偏于平肝息风。两药伍用,可增强清热解毒、息风止痉之功。适用于痰热壅盛之髙热、气喘、惊厥抽搐等。
2、猴枣配天竺黄:猴枣苦咸性寒,清热解毒,豁痰镇惊;天竺黄味甘性寒,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两药伍用,共奏清化热痰、定惊止痉之效。适用于小儿痰热惊风、中风痰壅及痰热癫痫等。
临床应用-鉴别用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砸开后,除去杂质,研粉,过100目筛。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动物学信息-动物属种:
动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动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动物学信息-人工制造:
1、养殖技术:猕猴繁殖为一公多母制,故为近亲血统,但在猴群中近亲发育的症状是很少见的。生长发育较迟缓,一般需生长5年才能性成熟。个体寿命在25-30年。秋季发情交配。发情周期为25-30d。雌猴有月经出现,持续2-3d。人工繁殖时,经期完后7-10d为高潮交配期,受胎率高。可1雄配6雌。妊娠期170d左右,分娩时难产较少。在妊娠、产仔和哺乳早期要实行公、母隔离,以防流产、死产和产道感染、出血及子宫内膜炎等出现。
2、圈养管理:猕猴可圈养,也可笼养。因比其他动物灵敏,要严格护门、护墙防逃。注意房舍及环境卫生,对疾病“防重于治”,及时作疫苗注射。饲喂要定时、定量,饲料要营养全面,搭配多样化。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1、印度猴枣:多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大小不一。表面青黑色或暗黄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击之易碎,断面有层纹,易层层剥离,断面灰绿色,粗糙,无光泽。中心部位有空洞或可见果核、石子、树枝等异物。微有香气,味微苦。
2、马来西亚猴枣:多呈长圆形,体较大,长3-4cm,直径1.8-2.2cm。表面暗黄色或呈灰黑色相间的环纹,平滑,有光泽,中心部位无空洞。
3、国产猴枣:呈椭圆形、扁圆形,大小不一。表面青灰色、黑褐色或暗灰色,有光泽。质松脆,击之易碎,断面可见同心环层纹,中心部位常有柴梗、石子、豆衣等异物。
药材鉴别-饮片性状: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