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韭子拉丁文名: 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别名:...
养生
药材名称: 韭子
拉丁文名: Allium tuberosum Rottl.ex Spreng.
别名: 韭菜子、韭菜仁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韭乃肝之菜,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素问》,足厥阴病则遗尿,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男随溲而下,女子绵绵而下。韭子之治遗精漏泄,小便频数,女人带下者,能入厥阴,补下焦肝及命门之不足。命门者藏精之府,故同治云。
2、《本经逢原》:韭子,惟肾气过劳,不能收摄者为宜。若阴虚火旺及亢阳不交,独阴失合误用,是抱薪救焚矣。大抵韭之功用,全在辛温散结,子则涩精,而壮火炽盛,则为戈戟,今人以韭子熏龋齿出虫,然能伤骨坏齿,不可不知。
3、《本草求原》:韭子辛甘而温,补肝,温达三焦,令肺胃合气下降以归于命门,治梦泄遗精,溺血,溺数,遗尿,白带,白淫,筋痿,下元虚冷,暖腰膝;同故纸为末滚水下,治茎强不萎,精流刺痛。是其治下焦皆元阳虚而有滞以为漏者,得上焦辛甘施化而病愈,通上以摄下也。盖韭之功在辛温散结,子则包含少火未散,故收精壮火。
临床应用:
1、治虚劳尿精: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以水一斗七升煮如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千金方》)
2、治肾与膀胱虚冷,真气不固,小便滑数:韭子四两,舶上茴香(炒)、补骨脂(炒)、益智仁、鹿角霜、白龙骨三两(煅,别研细如粉)。上为细末,以青盐、鹿角胶各一两,同煮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得。(《魏氏家藏方》)
3、治腰脚无力:韭子一升(拣净,蒸两炊久,曝干,簸去黑皮,炒黄,捣粉),安息香二大两(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捣为丸,梧子大,如干,入少蜜。每日空腹酒下三十丸,以饭三、五匙压之。(《海上集验方》)
4、治女人带下及男子肾虚冷,梦遗:韭子七升。醋煮千沸,焙,研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千金方》)
5、治玉茎强硬不痿,精流不住,时时如针刺,捏之则痛,其病名强中,乃肾滞漏疾也:韭子、破故纸各一两。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服,日三。(《经验方》)
6、烟熏虫牙:瓦片煅红,安韭子数粒,清油数点,待烟起,以筒吸,引至痛处。良久,以温水漱吐。(《救急易方》)
;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加工保存-炮制方法:
1、韭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2、盐水炒韭子:取净韭子,用文火炒至有爆裂声时,边炒边喷洒盐水,再炒干。每韭子100kg,用盐2kg。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药材鉴别-鉴别:
1、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较平整,细胞壁厚,外壁被有薄角质层,细胞腔含暗褐色物质,其下为数列棕黄色薄壁细胞。胚乳细胞形大,壁甚厚,有大形纹孔,胞腔内含有糊粉粒及脂肪油。
2、粉末特征:灰黑色。种皮表皮细胞黑色或棕黑色,长条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7-)74-139(-200)1m,表面具网状纹理。胚乳细胞众多,多破碎,有较多大的类圆形或长圆形纹孔。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干燥种子呈扁卵圆形或类三角状扁卵圆形,一面子或微凹,一面稍隆起,顶端钝,基部微尖,长3-4毫米,宽2-3毫米。表面黑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基部有种脐,突起,灰棕色。纵切面在扩大镜下可见种皮菲薄、皱缩,胚白色,弯曲,胚乳灰白色。质坚硬。气特异,味辣,嚼之有韭菜味。以色黑、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药材鉴别-饮片性状:
1、韭子:参见药材性状。
2、盐水炒韭子:形状同韭子,鼓起,有爆裂纹,质酥,味微咸。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