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柳白皮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柳白皮,中药名。为杨柳科柳属植...
养生
药材名称: 柳白皮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化学成分:
茎皮、根皮含水杨甙,芸香甙,柚皮素-7-葡萄糖甙,柚皮素-5-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柳皮甙和槲皮素。
功效-药理作用:
1、中枢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柳白皮注射液10g(生药)/kg,能明显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延长硝酸士的宁所致惊厥的发作时间;小鼠腹腔注射20g/kg,协同异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催眠作用;使睡眠量的异戊巴比妥钠出现睡眠所需的时间缩短,睡眠维持时间延长。且有常压耐缺氧作用。此外,水杨苷有退热作用。
2、降压作用:家兔耳静脉注射柳白皮注射液0.5g/kg,血压立即下降,且降压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强。柳白皮灌胃2g/kg,也有明显降压效果。
功效-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枝皮主痰、热淋,可为吐(《纲目》作浴”)汤,煮洗风肿痒;酒煮含,主齿痛。
2、《宝庆本草折衷》:枝皮浴小儿寒热,亦治痈疽肿毒,妒乳丁疮。根皮治乳痈肿痛坚紫。
3、《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祛风止痛消肿。
4、《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白带,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烧烫伤,黄水疮。
5、《唐本草》:枝皮主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瘙痒;酒煮含,主齿痛。
6、《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临床应用:
1、治疟疾及风湿骨痛:(清明柳)柳枝去其木心及外面黄黑之粗皮,用其青色之皮。鲜用一两至一两五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2、治走注气痛或风毒卒肿:白酒煮杨柳白皮,暖熨之(《姚僧垣集验方》
3、治妇人乳痈妒肿:削柳根皮,熟捣,火温,帛囊贮,熨之,冷更易。(《肘后方》)
4、治风虫牙痛:杨柳白皮,卷如指大,含咀,以汁渍齿根,数过。(《纲目》引《古今录验方》)
5、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柳白皮细切,和猪膏煎,以涂之。
6、治汤火灼成疮:柳皮烧灰,以粉涂之。(5、6方出自《肘后方》)
7、治中耳炎:柳树皮(烧存性)6g,枯矾、冰片各3g。共研细面,吹耳。(《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鉴别: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