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穞豆衣别名: 黑豆衣、稆豆皮、零乌豆皮、料豆衣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药材分类...
养生
药材名称: 穞豆衣
别名: 黑豆衣、稆豆皮、零乌豆皮、料豆衣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肝、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1、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肝旺之眩晕头痛,阴虚内热之盗汗等。
2、西医诊为高血压病属于肝虚血瘀,植物神经紊乱等属阴虚火旺者。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敷。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油、矢车菊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果胶、乙酰内酸和多种糖类。
功效-相关论述:
1、《纲目》:生用疗痘疮目翳,捣烂敷小儿尿灰疮。
2、《随息居饮食谱》:止盗汗。
3、《饮片新参》:清脑,疏风热,治头痛。
4、《现代实用中药》:为清凉性滋养强壮药,有解毒利尿作用。
5、《药材学》:养血祛风,明目益精。治阴虚烦热,多汗盗汗,头晕,目昏,风痹。
临床应用:
1、治阴虚头晕眼花:穞豆衣9g,生地12g,枸杞子、菊花各9g。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痈肿:黑豆衣15g,金银花30g,连翘15g,蒲公英30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穞豆衣配菊花:穞豆衣质轻性平,入肝肾经,能养阴血,平降肝阳;菊花味辛、甘、苦,入肺、肝经,能平抑肝阳,清肝明目。二药合用,能滋养阴血,平肝潜阳。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眼花等。
2、穞豆衣配浮小麦:穞豆衣有滋肾阴,退虚热,止盗汗的功效;浮小麦甘凉,益气固表止汗。二药合用,标本兼顾。适用于阴虚内热,夜间盗汗。
3、穞豆衣配扁豆衣:穞豆衣、扁豆衣均味甘性平,扁豆衣功可健脾利水。二者共用,可补虚利水消肿。适用于体虚水肿。
临床应用-鉴别用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将黑大豆用清水浸泡,待发芽后,搓下种皮晒干;或取做豆腐时剥下的种皮晒干,贮藏于干燥处。
加工保存-保存方法: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为卷曲状或不规则的碎片。外表面棕黑色或黑色,有光泽,有的可见长圆形、灰黑色、具线状种沟的种脐;内表面灰黄色或暗棕色,光滑。质脆。气微,味微甘。以干燥、色黑、无杂质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