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山藿香别名: 血见愁、血芙蓉、野石蚕、野薄荷、仁沙草、苦药菜、假紫苏、皱面草、方枝苦草、...
养生
药材名称: 山藿香
别名: 血见愁、血芙蓉、野石蚕、野薄荷、仁沙草、苦药菜、假紫苏、皱面草、方枝苦草、肺形草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凉;归肺、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化学成分:
功效-药理作用:
功效-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凉血,解热毒,去瘀生新,理压伤,敷痔疮,治蛇咬,消肠风下血,煲肉食;洗白泡烂疮,消乳痈。
2、《广东中药》:散瘀,止血,凉血。治肺痨吐血,跌打损伤。
3、《福建药物志》:治风湿关节痛,咳血,吐血,衄血,肺痈,肺炎,口眼嘱斜,丝虫病淋巴管炎(流火),腹痛腹胀,产后瘀血痛,乳腺炎,冻疮,睾丸肿痛,女阴瘙痒,痈疽肿毒。
临床应用:
1、治肺痈,咳血,吐血,衄血:鲜山藿香30-60g,冰糖30g。水煎服。(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2、治跌打损伤:鲜山藿香全草30g,水煎服;另用鲜(山藿香)全草捣烂调热酒推擦或敷肿处。
3、治睾丸肿痛:山藿香叶焙干研末,每次3-6g,热酒冲服。(2、3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4、治女阴瘙痒:山藿香、千里光各30g,水煎服;另取山藿香适量,和盐捣烂,绞汁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5、治漆疮:山藿香鲜叶洗净,和食盐少许,捣烂,加清水2倍量搅匀;先用冷水洗涤患处(忌用温汤),再蘸药汁搽患处,干后再搽,至痒止结痂为度。忌食荤腥及刺激性食物。(《浙南本草选编》)
6、治狂犬咬伤:鲜山藿香500g,加少许开水捣烂绞汁,一次炖服;如已发狂,加榕树的气根同量捣烂绞汁炖服。(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7、关节风湿痛,流火(丝虫病引起淋巴管炎):山藿香煎汤,先熏后洗。(《福建中草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30-70cm,上部被混生腺毛的短柔毛。叶柄长约为叶片长的1/4;叶片卵状长圆形,长3-10cm,宽1.5-4.5cm,两面近无毛或被极稀的微柔毛。假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顶生者自基部多分枝,密被腺毛;苞片全缘;花长不及1cm;花萼筒状钟形,5齿近相等;花冠白,淡红色或淡紫色,筒为花冠全长1/3以上,檐部单唇形,中裂片最大,正圆形,侧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伸出;花盘盘状,浅4裂;花柱先端2裂。小坚果扁圆形,合生面超过果长的1/2。花期7-9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