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山棯子拉丁文名: 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别名:...
养生
药材名称: 山棯子
拉丁文名: 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
别名: 豆棯干、桃娘、水刀莲、江棯、岗棯、当梨、棯子、豆捻、麦棯、山东棯、乌肚子、山多奶、多莲、苏园子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健大肠,亦治蛇伤。
2、《纲目拾遗》:养血,明目。
3、《本草求原》:止痢、赤白带,生肌止血。
4、《南宁市药物志》:补血收敛。治腰肾酸痛,水泻,疗妇人血崩,痧麻夹经。果浸酒补血。
5、《广东中药》:治夜多小便,耳鸣遗精。炒黑治血崩。
临床应用:
1、治孕妇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岗棯干果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劳伤咳血:桃金娘干果浸人尿二星期,晒干,新瓦上煅存性,研细末。每次三钱,日二次,童便冲服。(《福建中草药》)
3、治鼻血:山棯子干五钱,塘虱鱼二条。以清水三碗,煎至大半碗,服之。(《岭南草药志》)
4、治便血:山棯子干半两。水二碗,煎至八分服,日一次,连服数次。(《闽南民间草药》)
5、治痢疾:山棯子一至二两。洗净,和水适量煎,临服时再加入蜂蜜和服。(《闽南民间草药》)
6、治脱肛:山棯子二至三两。煮猪肚肠服。(《岭南草药志》)
7、治血崩、吐血、刀伤出血:山棯子晒干,炒黑如炭,研细末存贮候用。每服五钱至一两,以开水冲服。外伤可作外敷用。(《岭南草药志》)
8、治烫伤:山棯子干,煅存性,研细末和茶油抹患处,日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灌木,高1-2m。嫩枝有灰白色柔毛。叶对生;叶柄长4-7mm;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8cm,宽1-4cm,先端圆或钝,常微凹入,有时稍尖,基部阔楔形,上面初时有毛,以后变无毛,发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全缘;离基3出脉,直达先端且相结合。花单生,紫红色,直径2-4cm,有长梗;萼管倒卵形,长6mm,有灰茸毛,裂片5,近圆形,长4-5mm,宿存;花瓣5,倒卵形,长1.3-2cm;雄蕊红色,多数,长7-8mm,花药纵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长1m,柱头扩大。浆果卵状壶形,长1.5-2cm,宽1-1.5cm,熟时紫黑色;种子多数,每室2列。花期4-5月,果期7-9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