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亚麻子别名: 胡麻子、壁虱胡麻、亚麻仁、大胡麻、胡麻仁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毒性: 无毒...
养生
药材名称: 亚麻子
别名: 胡麻子、壁虱胡麻、亚麻仁、大胡麻、胡麻仁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亚麻子,中药名。为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种子。具有养血祛风,润燥通便的功效。主治麻风,皮肤干燥瘙痒,脂溢性脱发,疮疡湿疹,烫火伤,肠燥便秘,以及咳嗽气喘。
功效-功能:
养血祛风,润燥通便。
功效-主治:
麻风,皮肤干燥瘙痒,脂溢性脱发,疮疡湿疹,烫火伤,肠燥便秘,以及咳嗽气喘。
功效-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2、外用:榨油涂。
功效-禁忌:
大便滑泄者禁服,孕妇慎服。
功效-注意事项:
胃弱、大便滑泄及孕妇忌服。
功效-化学成分:
1、种子含脂肪油30%-40%,油中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等。甾醇类化合物: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6-燕麦甾醇;萜类化合物:环木菠萝烯醇、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牻牛儿基牻牛儿醇、亚麻苦苷。
2、子叶及幼芽含酚性化合物: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的酯。
3、子叶及幼苗含黄酮苷类化合物:光牡荆素-7-鼠李糖苷、芽草素7-鼠李糖苷、异荭草素7-葡萄糖苷等。
功效-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血栓及抗动脉粥样硬化:γ-亚麻油酸预防性给药(5ml/kg),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TG、TC、LDL-Ch及VLDL-Ch含量;对高脂饮食家兔血清TC、LDL-Ch及VLDL-Ch含量也有显著降低作用,但对TG水平无明显影响;γ-亚麻油酸治疗性给药,可降低家兔血脂TG、TC、LDL-Ch及VLDL-Ch以及心肌组织中TG和TC含量,并可显著降低家兔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亚麻子油可通过调节血浆TXA2、PGI2水平以抗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用添加10%亚麻子的饲料喂养蛋鸡10星期,鸡蛋黄中α-亚麻酸(AL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发现蛋鸡的肝脏、脑中DHA含量也相应增加,有利于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及血压。
2、调理机体炎性反应:亚麻籽油1ml灌胃,连续2星期,可下调全肠外营养(TNP)支持的腹腔感染(盲肠结扎加穿孔)大鼠血清TNF、IL-6水平,有调理机体炎性反应的作用;另外,还有潜在的减少体重丢失和改善生存情况的作用。
功效-毒理作用:
摄入3.0%亚麻子油饲料时,兔血糖、ALT等指标的影响较轻,肝脏未见明显的病理性损伤;6.0%亚麻子油饲料使兔血糖、ALT、AST明显增高,且肝细胞浊肿、坏死、炎细胞浸润发生率均很高,说明过量摄入亚麻子油对兔肝脏有损伤。
功效-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治大风疾(‘疾’《纲目》引作‘疮癣’)。”
2、《滇南本草》:“治肺痨吐血;熬膏服食,健燥脾胃。”
3、《冯氏锦囊》:“专治三十六种风,内有紫点风瘙痒彻骨者,同生地连翘、丹皮、赤芍解毒凉血之药最妙。”
4、《药性考》:“疗风癣秃。”
5、《山西中草药》:“补益肝肾,养血祛风润燥。治病后虚羸,虚风眩晕,肠燥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老人皮肤干燥,起鳞屑:亚麻子、当归各90g,紫草30g。做成蜜丸。每服9g,开水送服,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疮疡湿疹:亚麻仁15g,白鲜皮12g,地肤子15g,苦参15g。水煎,熏洗患处。(《山东中草药手册》)
3、治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亚麻子、白鲜皮、地骨皮各60g。做蜜丸。每服9g,开水送服,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老年或病后体虚便秘:亚麻仁、当归、桑椹子各等分。白蜜制丸。每服9g,每日3次。(《宁夏中草药手册》)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8-10月间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打下种子,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种子呈扁平卵圆形,一端钝圆,另端尖而略偏斜,长4-6mm,宽2-3mm。表面红棕色或灰褐色,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尖端的凹入处;种脊浅棕色,位于一侧边缘。种皮薄,胚乳棕色,薄膜状;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嚼之有豆腥味。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亚麻科亚麻属植物亚麻。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稍木质,表面具纵纹。单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8-3.2cm,宽2-5mm,先端渐尖,基部较窄,全缘,叶脉常3出。花单生于枝顶及上部叶腋,花梗长2-3cm;萼片5,绿色,卵形,顶端渐尖,基部近于圆形,上面具脉3条,中间1条较粗,延至萼片的顶端,萼宿存;花瓣5,蓝色或白色,倒卵形或广倒卵形,长7-10mm,先端微凹,基部渐狭,边缘微有波状缺刻;雄蕊5,与花瓣互生,花药线状,纵列,花丝细长,线形而扁,基部逐渐膨大,退化雄蕊5,仅留齿状痕迹;子房椭圆状卵形,5室,花柱5,分离,柱头条形。蒴果近球形,稍扁,淡褐色或暗褐色,有光泽。花期6-7月,果期7-9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栽培。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3℃,最适宜温度20-25℃;营养生长适宜温度11-18℃。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生育期70-80天。前作以玉米、小麦或大豆为好。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为宜,含盐量在0.2%以下的碱性土壤亦能栽培。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播前种子用化肥拌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纤维型的按行距7.5cm开条沟播种;油用型的按行距22-26cm开宽幅条沟,播后7-8天出苗。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1、病害有:亚麻锈病、亚麻炭疽病、立枯病、叶斑病等。2、虫害有:草地螟、亚麻夜蛾黏虫、白边地老虎、甘蓝夜蛾、金龟子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