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羊蹄叶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心、脾、大肠经药材分类: 植物中药材概述: 羊蹄叶,中药...
养生
药材名称: 羊蹄叶
性味归经: 味甘,性寒;归心、脾、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羊蹄叶,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羊蹄RumexjaponicusHoutt.和尼泊尔酸模RumexnepalensisSpreng.的叶。具有凉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肠风便血,便秘,小儿疳积,痈疮肿毒,疥癣。
功效-功能:
凉血止血,通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
功效-主治:
肠风便血,便秘,小儿疳积,痈疮肿毒,疥癣。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含漱。
功效-注意事项:
脾虚泄泻者慎服。
功效-化学成分:
羊蹄叶含槲皮甙。
功效-药理作用:
羊蹄叶煎剂在试管内对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尼泊尔羊蹄叶的水和乙醇提取物能对抗组胺对离体豚鼠回肠,乙酰胆碱及氯化氨甲酰胆碱对离体蛙腹直肌的兴奋作用。以狗血压为指标,尼泊尔羊蹄叶的水提取物能对抗组胺和拟胆碱药及缓激肽对血压的影响,而乙醇提取物仅能对抗组胺和拟胆碱药对血压的影响,表明两者有抗组胺和抗胆碱作用。此外水提取物能使离体兔心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冠脉血流量减少。
功效-相关论述:
1、《日华子》:“贴叶治小儿疳虫,杀胡夷鱼、鲑鱼、檀胡鱼毒,亦可作菜食。”
2、《滇南本草》:“贴热毒红肿,血风癣疥。”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小儿疳积:取羊蹄叶作菜食之。(《普济方》)
2、治悬痈,咽中生息肉,舌肿: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千金要方》)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叶枯绿色,皱缩。展平后基生叶具较长叶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16-22cm,宽4-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微波状皱褶;茎生叶较小,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气微,味苦涩。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蓼科酸模属羊蹄、尼泊尔酸模。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1、羊蹄: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粗大,断面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较大,长16-22cm,宽4-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微心形,边缘微状波皱褶。总状花序顶生,每节花簇略下垂;花两性,花被片6,淡绿色,外轮3片展开,内轮3片成果被;果被广卵形,有明显的网纹,背面各具一卵形疣状突起,其表面有细网纹,边缘具不整齐的微齿;雄蕊6,成3对;子房具棱,1室,1胚珠,花柱3,柱头细裂。瘦果宽卵形,有3棱,先端尖,角棱锐利,长约2mm,黑褐色,光亮。花期4月,果期5月。 2、尼泊尔酸模:本品与羊蹄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长圆形,下部较宽,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心形或近圆形,两面的叶脉及叶缘均被白色短毛;结果时增大的内花被边缘具7-10对针刺,针刺先端呈钩状弯曲。花期5-6月,果期6-7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1、羊蹄: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各地。 2、尼泊尔酸模: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1、羊蹄:生于山野、路旁、湿地。 2、尼泊尔酸模:生于沟谷、河岸及湿地。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