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地丁别名: 箭头草、羊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如意草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
养生
药材名称: 地丁
别名: 箭头草、羊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如意草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疔疮痈疽,丹毒,痄腮,乳痈,肠痈,瘰疬,湿热泻痢,黄疸,目赤肿痛,毒蛇咬伤。
功效-用法用量:
功效-注意事项:
功效-化学成分:
全草含棕榈酸,对羟基苯甲酸,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琥珀酸,地丁酰胺即是二十四碳酰对羟基苯乙胺,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又分离得到抑制艾滋病毒活性的大分子成分,系相对分子质量10000-15000的磺化聚糖。
功效-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紫花地丁水煎液体外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变形杆菌等。紫花地丁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胞杆菌、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而甲醇提取物和水醇提取物无效。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亦有抑制作用。醇和水提取物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紫花地丁提取物在低于毒性剂量的浓度下,可完全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长。紫花地丁的二甲亚砜提取物体外有很强的抑制HIV活性的作用,甲醇提取物较弱,提取物还有细胞毒性作用。
2、抑制免疫功能:紫花地丁煎剂灌胃,有下调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其分泌α-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紫花地丁水煎剂体外抑制小鼠由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下调抗体的生成,但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功效-相关论述:
1、《纲目》:“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2、《玉楸药解》:“行经泄火,散肿消毒。”
3、《医林纂要》:“补肝燥脾,平血热,去壅湿。”
4、《药性切用》:“泻热解毒,为外科敷治专药。”
5、《要药分剂》:“能治黄疸内热。”
6、《本草用法研究》:“通营破血。”
7、《上海常用中草药》:“治目赤肿痛,麦粒肿,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
8、《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刀伤,跌打;内服止内出血。”
9、《长白山植物药志》:“治烫火伤。”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痈疮疖肿: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紫背天葵子各一钱二分,银花三钱。水煎服,药渣捣敷患处。(《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
2、治疮毒气入腹,昏闷不食:紫花地丁、蝉蜕、贯仲各一两,丁香乳香各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证治准绳》)
3、治肠炎痢疾:紫花地丁、红藤各30g,蚂蚁草60g,黄芩10g。煎服。(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
4、治黄疸内热:地丁末,酒服三钱。(《乾坤秘韫》)
5、治麻疹热毒:紫花地丁、连翘各6g银花、菊花各g。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6、治目赤肿痛:紫花地丁、菊花薄荷各9g,赤芍6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7、治毒蛇咬伤:鲜犁头草、鲜瓜子金、鲜半边莲各适量。共捣如泥,敷患处。
8、治外伤出血:鲜犁头草、鲜酸浆草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7、8方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全体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瓣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植物学信息-生长见习:
植物学信息-繁殖方式:
植物学信息-栽培技术:
植物学信息-病虫防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