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番薯别名: 朱薯、山芋、甘薯、红薯、番茹、土瓜、地瓜、玉枕薯、白薯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
养生
药材名称: 番薯
别名: 朱薯、山芋、甘薯、红薯、番茹、土瓜、地瓜、玉枕薯、白薯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脾虚水肿,便泄,疮疡肿毒,大便秘结。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或煮食。外用:捣敷。
功效-禁忌:
湿阻中焦,气滞食积者慎服。
1、《药性切用》:“生食甘凉伐气,晒干磨粉,尤能滞气,多食损人。”
2、《本草省常》:“多食令人胀满,生食伤脾胃。”
3、《随息居饮食谱》:“惟性大补,凡时疫、疟、痢、肿胀、便秘等证,皆忌之。”
功效-化学成分:
根含并没食子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
功效-药理作用:
抑制醛糖还原酶:番薯热水提取物对眼晶体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番薯分离出的并没食子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为有效成分。
功效-相关论述:
1、《医林纂要》:“止渴,醒酒,益肺,宁心(生用之效);益气,充饥,佐谷食(熟用之效)。”
2、《纲目拾遗》:“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白皮白肉者,益肺气生津。煮时加生姜一片,调中与姜枣同功;(同)红花煮食,可理脾血,使不外泄。”
3、《随息居饮食谱》:“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凡渡海注船者,不论生熟,食少许即安。”
5、《岭南采药录》:“醋煮服,治全身肿。”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番薯粥:
功效:补血红颜。丰肌泽肤。促进毛发生长,使其乌黑有光泽,养胃益肾,生津润燥。适用于胃弱阴虚、形瘦乏力、腰膝酸软者作为辅助治疗。
原材料:番薯50g,小米30g。
做法:将番薯去皮切成小块。和小米一起熬煮成稀粥即可。
用法:早餐食用。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乳疮:白番薯捣烂敷患处,见热即换,连敷数日。
2、治疮毒发炎:生番薯洗净磨烂,敷患处,有消炎去毒生肌之效。(1,2方出自《岭南草药志》)
3、治酒湿入脾,因而飱泄者:番薯煨熟食。
4、治湿热黄疸:番薯煮食,其黄自退。(3、4方出自《金薯传习录》)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9-11月采挖,切片,晒干。亦可窖藏。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常呈类圆形斜切片,宽2-4cm,厚约2mm,偶见未去净的淡红色或灰褐色外皮。切面白色或淡黄白色,粉性,可见淡黄棕色的筋脉点或线纹,近皮部可见1圈淡黄棕色的环纹,质柔软,具弹性,手弯成弧状而不折断。气清香,味甘甜。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