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豇豆别名: 豆角、角豆、饭豆、腰豆、长豆、茳豆、裙带豆、浆豆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平;...
养生
药材名称: 豇豆
别名: 豆角、角豆、饭豆、腰豆、长豆、茳豆、裙带豆、浆豆
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平;归脾、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脾胃虚弱,吐泻痢疾,肾虚腰痛,遗精,消渴,白带白浊,小便频数。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煮食;或研末,6-9g。外用:捣敷。
功效-禁忌:
《得配本草》:“气滞便结者禁用。”
功效-化学成分:
含氨基酸:胱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还含蛋白质,抗坏血酸。
功效-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久服令人白胖。”
2、《纲目》:“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
3、《本草从新》:“散血消肿,清热解毒。”
4、《医林纂要》:“补心泻肾,渗水,利小便,降浊升清。
5、《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腰痛,乳痈,镇痛,消肿。”
6、《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滋阴补肾,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
7、《贵州草药》:“清肝利湿,清热解毒,敛汗,止血。主治血尿,盗汗,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药膳食疗:
榄菜肉未豇豆:
功效:健脾利湿、补肾健胃。
原材料:五花肉1块,豇豆、橄榄菜、蒜头、姜、料酒、盐、生抽、胡椒粉适量。
做法:把五花肉洗净,蒜头、姜切成碎末,豇豆切丁待用。点火,在锅里放油,待5成热的时候,下少许姜、蒜末煸炒一会,调大火先倒入肉末适量料酒煸炒片刻,待炒出油后再把豇豆丁放进去以大火翻炒,2分钟后放适量盐、胡椒粉、生抽爆炒一下,最后加入适量的橄榄菜炒匀、装盘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白带,白浊:豇豆、藤藤莱。炖鸡肉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
2、治血尿:豇豆子研末。每次3g,酒、水各半吞服。
3、治盗汗:豇豆子60g,冰糖30g。煨水服。(2、3方出自《贵州草药》)
4、治毒蛇咬伤:豇豆、山慈姑、樱桃叶、黄豆叶。捣绒外敷。(《常用草药治疗手册》)
5、治莽草中毒:豇豆60g,煎服。(《安徽中草药》)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8-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打下种子。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