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莽草别名: 芒草、春草、石桂、红桂、鼠莽、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性味归经: 味辛...
养生
药材名称: 莽草
别名: 芒草、春草、石桂、红桂、鼠莽、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头风,皮肤麻痹,痈肿,乳痈,瘰疬,喉痹,疝瘕,癣疥,秃疮,风虫牙痛,狐臭,狗咬昏闷。
功效-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含漱。
功效-不良反应:
1、中毒症状类似癫痫,主要是惊厥,尚有精神作用,临床表现为有恶心、呕吐、口渴、腹泻、头痛、眩晕、狂躁不安、幻视、心律失常、四肢麻木、呼吸急促、严重者昏迷、谵语、四肢抽搐或阵发性惊厥、尿少至尿闭,死于呼吸衰竭。尸检见指甲青紫,面部及枕部皮下出血,脑、心、肝和肾充血。
2、莽草慢性中毒的特点是发病缓慢,无胃肠道症状,均以失眠开始,有头昏、精神不振、全身无力、惊慌不安、幻听幻视、胡言乱语、阵发性惊厥、全身虫爬感、四肢不自主地抽搐以及神志不清。
功效-禁忌:
禁内服,不可入目。
功效-毒理作用:
1、毒性作用为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经消化道吸收进入间脑、延脑,使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失常,并麻痹运动神经末梢,严重时损害大脑。
2、犬、猫、小鼠等动物的中毒症状与人相似,尸检发现:犬肺部有出血性梗塞、浮肿、浆液膜下溢血和肾、胃、肝、脑瘀血,小鼠血液暗红。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6g/kg。
功效-相关论述:
1、《本经》:“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
2、《别录》:“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
3、《药性论》:“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湿风。主头疮白秃,杀虫。”
4、《新修本草》:“治难产。”
5、《福建药物志》:“破结除秽,治乳痈、狐臭。”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诸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并治疥癣杂疮: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三两。四物切,以水和苦酒一升,渍一宿,猪脂四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向火以手摩病上三百度。耳鼻病,可以绵裹塞之。(《肘后方》莽草膏)
2、治小儿瘾疹:莽草、防风(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脐)、牡蛎(煅过)各一两。上四味,粗捣筛,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适寒温,浴,避风。(《圣济总录》莽草汤)
3、治跌打损伤莽:草根皮、仙茅根、土细辛、虎杖根,均鲜品,各适量。加童便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4-7月采摘,鲜用或晒干用。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本品干者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为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6-15cm,宽1.5-4.5cm,基部窄楔形,边缘微反卷;两面绿色,下面稍淡;叶柄长7-15mm。气香烈,味辛,有毒。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