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女萎别名: 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穿山藤、苏木通、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性...
养生
药材名称: 女萎
别名: 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白木通、穿山藤、苏木通、小叶鸭脚力刚、钥匙藤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肝,脾,大肠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女萎,中药材名。为毛茛科植物女萎Clematis apiifolia DC.的藤茎、叶或根。具有祛风除湿,温中理气,利尿消食的功效。主治风湿痹证,吐泻,痢疾,腹痛肠鸣,小便不利,水肿。
功效-功能:
祛风除湿,温中理气,利尿消食。
功效-主治:
风湿痹证,吐泻,痢疾,腹痛肠鸣,小便不利,水肿。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功效-注意事项:
阴虚者不宜用。本品内服剂量不可过大,否则可引起胃部不适,呕吐,腹泻,食欲大减,头痛,胸闷,四肢无力或面部浮肿。
功效-化学成分:
根含乙酰齐墩果酸(acetyl Olean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豆甾醇(stigrn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花、叶含槲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等黄酮类化合物。
功效-相关论述:
1、《新修本草》:主风寒洒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李氏本草》云:‘止下,消食’。
2、《安徽中草药》: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3、《全国中草药汇编》:消炎消肿利尿通乳。主治肠炎痢疾,甲状腺肿大,风湿关节痛,尿路感染,乳汁不下。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筋骨疼痛:女委藤15g,蔓性千斤拔15g,路边荆9g,老钩藤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赤白滞下,肠已滑,日数十行者女萎、半夏(洗)各二两,附子(炮)、蔡芦(炙去头)各一两。上四味捣合下筛,和以十年苦酒,顿丸如梧子若有下者,饮服三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外台》《范汪方》苦酒白丸)
3、治小儿大肠虚冷脱肛:女萎五两,烧熏下部,三五上瘥。(《普济方》)
4、治乳汁不下:女萎30g,通草6g,沙参9g,炖猪脚食。(《湖南药物志》
5、治风火牙痛:女萎鲜根,加食盐捣烂敷患处。
6、治眼起星翳:女萎鲜根,捣烂塞鼻孔,左眼塞右孔,右眼塞左孔。
7、治漆疮:女姜茎叶,加食盐捣烂敷患处,或将茎叶煎汤熏洗。(5-7方出自《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9-10月花时采收带叶茎蔓,扎成小把,晒干或随时采用鲜品。根多采用鲜品。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茎类方形,长可达数米,缠绕或切段,直径1-5m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通常有6条较明显的纵棱,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色,可见多数细导管孔,髓部疏松。叶对生,三出复叶,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生小叶片较两侧小叶片大,常呈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或牙齿,暗绿色,两面有短柔毛。总叶柄长2-9cm,常扭曲。有的带有花果。气微,味微苦涩。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毛茛科铁丝莲属植物女萎。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藤本。小枝密生贴伏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7cm;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5-8cm,宽1.5-7cm,通常有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锯齿,或有缺刻状的粗锯齿或牙齿,上面疏生贴伏短柔毛或无毛,下面通常疏生短柔毛,或仅沿叶脉生较密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花序梗、花梗密生贴伏短柔毛,花梗上小苞片小,钻形或无;两性花,直径1-1.5cm;萼片4,狭倒卵形,长7-8mm,白色,开展,两面有短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无;雄蕊多数,无毛,长4-6mm,花丝比花药长约5倍;心皮少数,被短柔毛。瘦果狭卵形,长3-5mm,不扁,有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1.2-1.5cm。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大别山以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南。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于海拔150-1000m的山野林边。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