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大黄草别名: 大红草、白叶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归肾、膀胱、大肠经药材分类: 植...
养生
药材名称: 大黄草
别名: 大红草、白叶
性味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归肾、膀胱、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功效-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黄酮、酚性物质、甾醇。
功效-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微辛、性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能。用于急性气管炎,痢疾,肠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疖肿,外伤肿痛。”
临床应用-相关配伍:
1、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大黄草、香青、地胆草各15-30g。水煎服。
2、治痢疾,肠炎:大黄草、凤尾草、爵床、苦参各15-30g。水煎服。(1-2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急性肾炎:大黄草30g,或配白茅根30g;血压偏高加益母草24g(或茺蔚子12g);身体虚弱加桂圆肉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10d为1疗程。服药期间禁食鲜鱼、虾类、肥猪肉及刺激性食物,但可吃少量咸菜、霉豆腐、咸鸭蛋等。治愈后禁食虾皮1年。
4、治疮疖:大黄草鲜叶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多发性疖肿,或伴发热者,用本品30-60g,水煎服。(3-4方出自《浙南本草新编》)
临床应用-附注:
同属植物台湾艾纳香Blumea formasana Kitam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与本品功效相同。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茎具条,下部被疏毛或脱毛,上部被较密且长的毛。叶多皱缩,完整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短尖或钝,边缘狭及卷并有不规则的硬重据齿,两面被柔毛,中脉凸起,网脉在下面明显。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绿色,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尾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柔毛;花托被白色粗毛。花黄棕色,多数脱落。味苦,微辣。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道地产区: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