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美舌藻别名: 乌菜、鹧鸪菜、鲁堤菜、岩头菜、、岩衣、竹环菜、堤藻、驱虫菜、蛔虫菜(福建)...
养生
药材名称: 美舌藻
别名: 乌菜、鹧鸪菜、鲁堤菜、岩头菜、、岩衣、竹环菜、堤藻、驱虫菜、蛔虫菜(福建)、石疤(广东)
性味归经: 味咸,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
功效-功能:
功效-主治:
功效-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30-60g;小儿酌减;或干品研末。当晚临睡前和次晨空腹两次分服。
功效-化学成分:
含α-海人草酸及多种游离氨基酸。
功效-药理作用:
1、驱蛔作用:20%煎液培养的猪蛔,20-30min后,可见虫体皱缩及活动减少,至次日仍未死亡。猪蛔活动描记提示,煎液可抑制活动和使其麻痹。鹧鸪菜的驱蛔主要活性成分为α-海人草酸。
2、其他作用:10%鹧鸪菜毒饵能毒杀家蝇,发霉原藻的作用尤著,62h内被全部毒毙。
功效-毒理作用:
小鼠灌服鹧鸪菜煎液20g/kg,未出现中毒症状和死亡,部分患者顿服鲜藻250g,未见明显反应。提示毒性极小,个别出现腹痛、腹泻等副反应。
功效-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疗小儿腹中虫积。”
2、《中国药用海洋生物》:“驱虫,化痰,消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和蛔虫病。”
3、《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加工保存-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除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
藻体黑色,扁平,叶状,长1-4cm;具有不规则叉状分枝,节间狭长,类圆形,节部缢缩。叶片中央有明显的中肋;中肋分枝点常有次生副枝,有时生出毛状根。膜质。气腥,味咸。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
植物学信息-形态特征:
植物学信息-分布区域:
植物学信息-生长环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