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桂枝加芍药汤出处: 《伤寒论》分类: 解表剂功用: 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主治: 本太...
养生
名称: 桂枝加芍药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解表剂
功用: 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概述:
组成: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
主治:
方义:
运用:
1、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腹满时痛、喜按为辨证要点,无表证者亦可使用。
2、现代常用于治疗便秘、胃痛、胃肠痉挛、慢性痢疾、慢性胰腺炎、肠梗阻术后肠狭窄、肢体震颤等。
加减化裁:
使用注意:
1、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本方。
2、《方机》:“烦,脉浮数,无硬满状者;腹满寒下,脉浮,或恶寒,或腹时痛者。”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三方,药物组成完全相同,可主治病症则不同,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方中桂芍姜相等的用量,功在调和营卫,解肌散邪;桂枝加桂汤,主治肾寒气逆证,病以气上冲喉咽为特点,方中药用剂量与桂枝汤比较,桂枝用量由三两增为五两,功用由解肌散邪变为平冲降逆,正如仲景言“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也。”而桂枝加芍药汤则主脾瘀血轻证,病以脘腹时有疼痛,固定不移为特点,方中芍药有三两变为六两,功用由益阴和营变为和脾通络化瘀。可见此三方药物虽相同,但因剂量调配不同,则决定其主治各有不同,因此,在临床中斟酌药物至为重要。
重要文献摘要:
1、《伤寒贯珠集》:桂枝所以越外入之邪,芍药所以安伤下之阴也。按《金匮》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此亦邪陷阴中之故。而桂枝加芍药,亦小建中之意,不用胶饴者,以其腹满,不欲更以甘味增满耳。
2、《古方选注》:桂枝加芍药汤,此用阴和阳法也,其妙即以太阳之方,求治太阴之病。腹满时痛,阴道虚也,将芍药一味倍加三两,佐以甘草,酸甘相辅,恰合太阴之主药;且倍加芍药,又能监桂枝深入阴分,升举其阳,辟太阳陷入太阴之邪。复有姜、枣为之调和,则太阳之阳邪,不留滞于太阴矣。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