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别名: 白术茯苓汤(《鸡峰》卷十八)、茯苓白术汤(《普济方》卷一四七引《...
养生
名称: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别名: 白术茯苓汤(《鸡峰》卷十八)、茯苓白术汤(《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十便良方》)、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内台方议》卷一)
出处: 《伤寒论》
功用: 利水通阳
主治: 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概述:
歌诀: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组成: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以水八升(16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白术。
功用:
主治:
方义:
配伍特点:
运用:
加减化裁:
使用注意:
1、历代医家对于本方颇有争议,如成无己认为不去桂,而加苓、术;吴谦等认为去桂当是去芍之误;柯琴、陈修园服膺原文,仍主去桂其说。
2、服用本方后,呈现小便利湿标志疾病向愈,药证相符,病可应期而愈。
3、太阳温病证与脾胃湿热水气证相兼者禁用。
重要文献摘要:
1、《尚论篇》:“在表之风寒未除,而在里之水饮上逆,故变五苓两解表里之法,而用茯苓、白术为主治。去桂者,以已误不可复用也。然桂枝虽不可用,其部下诸属,皆所必需。倘并不用芍药以收阴,甘草、姜、枣以益虚而和脾胃,其何以定误汗、误下之变耶?故更一主将,而一军用命甚矣,仲景立方之神也。”
2、《伤寒贯珠集》:“表邪挟饮者,不可攻表,必治其饮而后表可解。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则不欲散邪于表,而但逐饮于里,饮去则不特满痛除,而表邪无附,亦自解矣”。
3、《古方选注》:“苓、术、芍、甘,治太阳里水法也。解肌或下,水邪不去,而反变症,是非解肌者矣,当去桂枝,而以苓、术、生姜代桂枝行阳,存芍药以收阴;不取辛甘发散于表,取苓、芍约阴利水,甘、枣培土制水,即太阳入里用五苓表里两解之义也。”
4、《伤寒论类方》:“凡方中有加减法,皆佐使之药,若去其君药,则另立方名。今去桂枝为名,所不可解。殆以此方虽去桂枝,而意仍不离乎桂枝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