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痛泻要方出处: 《丹溪心法》分类: 和解剂-调和肝脾剂功用: 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主...
养生
名称: 痛泻要方
出处: 《丹溪心法》
分类: 和解剂-调和肝脾剂
功用: 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 脾虚肝旺之泄泻
概述:
歌诀: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之痛,治在泻肝又补脾。
组成:
陈皮(45g),白术( 90g),白芍( 60g),防风(30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服。
2、古代用法:上四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
功用:
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
方义:
本证多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所致。治疗以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为主。《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则之实,脾则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其特点是泻必腹痛。
方中白术苦温,补脾燥湿,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配伍,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防风燥湿以助止泻,为脾经引经药,故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
运用:
加减化裁:
重要文献摘要:
《医方集解·和解之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