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黄连平胃散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功用: 清热解毒,燥湿健脾主治: 脐痈溃后,肠胃湿热积...
养生
名称: 黄连平胃散
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功用: 清热解毒,燥湿健脾
主治: 脐痈溃后,肠胃湿热积久
概述:
歌诀:
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义:
本方系平胃散加黄连而成。方中苍术、厚朴、陈皮合甘草为平胃散,能燥湿运脾,理气和中;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合而为方,对于胃肠湿热积久之脐痈,可清热燥湿,和中理气。
运用:
1,本方用于治疗脐痈溃后等脐部感染性疾病,肠胃湿热积久。以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津黄水,纳差口苦,脘腹胀满,苔薄黄,脉濡数为辨证要点。
2,常用于治疗浸淫疮,脐痈毒,黄水疮,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痢疾,慢性肝炎,胃神经症等。
加减化裁:
若热重者加花粉、石膏、黄芩、焦栀;若肿重者加泽泻、车前草;若湿热甚者,加黄芩、黄柏、藿香、佩兰、苏叶;若纳差,加山楂、神曲、麦芽;若脓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若久溃气血虚者,宜加入八珍汤;若涎多者可加乌药、益智仁、吴茱萸;若苔腻者可加石菖蒲、茵陈;若须疮,加五味消毒饮,另可用硫黄、苦参、枯矾、苍耳子、野菊花各10g,水煎外洗,每日2—3次 。
使用注意: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1、黄连平胃散为平胃散的变方。两方均能燥湿和胃,但黄连平胃散用于胃肠湿热证,重在清热燥湿;平胃散用于脾胃湿滞证,重在燥湿运脾。
2、香连平胃散为黄连平胃散的变方。两方均能燥湿和中,均可用于胃肠湿热证。但香连平胃散力重,而黄连平胃散力轻。
3、芩连平胃散为黄连平胃散的变方。两方均能燥湿清热和中,而用于湿热证。但芩连平胃散侧重清热,用于热重于湿;黄连平胃散侧重燥湿,用于湿重于热。
重要文献摘要:
《外证医案汇编》:“吴江朱,脐中不痛不肿,搔痒则黄津流出。此属肠胃湿热,宜黄连平胃散主之。黄连,苍术,甘草,黄芩,厚朴,陈皮,米仁,赤苓 。少腹脐部五方。如腹皮痈兼肺热,丸煎并行,丸药过胃至下焦而化,下其已壅之瘀而不伤胃。汤剂轻浮治上,不犯下焦。内中一味桔梗,更有深意。 脐痈,心为火脏,小肠火腑。火郁于内,寒气凝于外。芩连苦先入心泄热,加以行滞理气解毒。再以隔蒜外灸通阳,治法极密。脐漏伤阴,固本育阴之六味滋肾水,则火焰自熄矣。脐中搔痒出水之黄连平胃散除湿化热。虽遵古法施治,若不平时用功,岂能到此。腹部之疡,用药须保脾胃,佐行经活血之品。倘误用寒凉克伐,脾胃一败,肿陷难溃,溃后难敛,里膜一穿,多致不救”。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