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昌阳泻心汤出处: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四功用: 蠲痰泄热,和胃除痞主治: 霍乱后,胸前痞塞...
养生
名称: 昌阳泻心汤
出处: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四
功用: 蠲痰泄热,和胃除痞
主治: 霍乱后,胸前痞塞,汤水碍下,或渴,或呃
概述:
组成:
石菖蒲、黄芩(酒炒)、制半夏各一钱(3g),川连(姜汁炒)五六分(1.5g),苏叶三四分(1g),制厚朴八分(2.5g),鲜竹茹、枇杷叶(刷)各二钱(9g),芦根一两(30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天雨水急火煎,徐徐温服。
功用:
主治:
霍乱后,胸前痞塞,汤水碍下,或渴,或呃。
方义:
王氏此方,实从《伤寒论》泻心汤演绎变化而来。黄芩配半夏。黄连配生姜。此仲景用药之例。此指暑热秽浊,干姜非所宜,故以厚朴易之,而其辛苦泄降之法,药虽变而法不变;复以石菖蒲方向化浊,紫苏叶辛芳疏达,话胃浊,畅气机,升清阳;竹茹、枇杷叶皆微寒之品,清胃热而止呕逆。芦根甘寒,以为清热生津之用。
加减化裁:
小溲秘涩者,加紫菀。
重要文献摘要:
1、《温病经纬》,清·王孟英:“此泻心汤证也,何必另立方治。以暑热秽浊之邪,与伤寒不同,故无泻心皆由园柄方凿之格,漫为引用,岂徒无益已哉。兹以菖蒲为君,辛香不燥,一名昌阳者,谓能扫除浊邪,而昌发清阳之气也,和诸药以为剂,共奏蠲痰泄热,展气通津之绩,已历验不爽矣。”
2、《重订广温热论》,近代·何廉臣:“此方除痰泄热,宣气通津。专治暑秽夹痰,酿成霍乱,胸痞心烦,身患谵语,或渴或呕,或吐酸吐苦,汤下碍下,小便涩秘等症。”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