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大黄甘遂汤出处: 《金匮要略》卷下功用: 破瘀逐水,养血扶正主治: 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
养生
名称: 大黄甘遂汤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下
功用: 破瘀逐水,养血扶正
主治: 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
概述:
歌诀:
大黄甘遂汤阿胶,血水相结腹痛消;妇人经闭下肢肿,破血逐水见妙招。
组成: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功用:
破瘀逐水,养血扶正。
主治:
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
方义:
运用:
加减化裁:
使用注意:
1、本方药性峻猛,不宜久服。
2、服用本方当下血,切不可误认为病症加重,而是正气祛邪于外,病为向愈。但同时也要知道,有些病者下血而病不愈者,其当继续治疗。
3、孕妇及血虚证者禁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大黄甘遂汤与桂枝茯苓丸都可治疗瘀血与水相结证,但桂枝茯苓丸所主瘀血与水相结之症瘕,结块痞硬,按之有物,治在活血化瘀,消症散结;而大黄甘遂汤主瘀血与水相结之少腹满而臌大,按之无物,治在活血利水。再则,桂枝茯苓丸主瘀血与水相结,病程较久,积久成症,治在缓攻;而大黄甘遂汤主瘀血与水相结,病程较短,证为新病,治在速攻,久服则伤正,是其不同。
重要文献摘要:
1、《金匮要略》:“主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
2、《金匮要略今释》引《类聚方广义》:“主治经水不调,男女癃闭,小腹满痛 者;淋毒沉滞,梅淋小腹满痛不可忍,尿脓血者。”
3、《金匮要略方义》:“主治膨胀,瘀血内阻,水气内停,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 舌暗苔白者。”
4、《金匮要略心典》:“敦,音对。按《周礼》注:‘槃以盛血,敦以盛食,盖古器也。’少腹满如敦状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状,与《内经》胁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难,病不独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气热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