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出处: 《伤寒论》功用: 解肌祛风,兼温经复阳主治: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
养生
名称: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出处: 《伤寒论》
功用: 解肌祛风,兼温经复阳
主治: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
概述:
歌诀:
桂枝去芍艾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组成: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以水七升(1400ml),煮取三升(600ml),去滓,温服一升(200ml)。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功用:
主治:
方义:
配伍特点:
运用:
1、本方证是以阳气虚损,胸阳不振,或兼表邪未解为主要病机的病证。与桂枝去芍药汤相比,则阳气转衰,其症在脉促、胸满、心悸、短气等桂枝去芍药汤证的基础上,更兼畏寒等。
2、现代可用于治疗肺心病之心悸,冠心病之胸闷、胸痛,风心病之心悸,气短,体虚型感冒,妇人产后汗出尤多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加减化裁:
使用注意:
1、若已有结胸证或无太阳中风的胸阳不振、阴虚内热或热盛者禁用。服药期间,禁用乌梅等酸涩之品。
2、应用本方时,当注意剂量的调配,不可随意改变用量,必须与证机切切相合,在具体应用本方时,可根据病证表现而适当加减用药。
3、煎煮药物时,最好先煮附子约10—20分钟后再加入他药,以减附子之毒性。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相比较,桂枝去芍药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胸阳不足证相兼;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胸阳虚弱证相兼,其二者虽主表证都是太阳中风证,但主胸中则不尽相同,证有轻重之分。又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均可治疗单一的胸中病证,可其主治也有轻重之分,临证应区别用之。
重要文献摘要:
1、《注解伤寒论》:“与桂枝汤以散客邪,通行阳气;芍药益阴,阴虚者非所宜,故去之。阳气已虚,若更加之微寒,则必当温剂以散之,故加附子。”
2、《内台方议》:“阳虚阴盛,邪在胸中,不可发汗,只得与附子以复阳温经,与桂枝以散其邪也。”
3、《伤寒来苏集》:“桂枝汤阳中有阴,去芍药之酸寒,则阴气流行,而邪自不结,即扶阳之剂矣。若微恶寒,则阴气凝聚,恐姜、桂之力不能散,必加附子之辛热。”
4、《古方选注》:“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者,下后微恶寒,显然阳气涣散于中下矣。当急救其阳,毋暇顾恋阳气,以附子直从下焦温经助阳,臣以桂枝、甘草,载还中焦阴气,以杜亡阳之机,为御后之策。”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