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安蛔汤出处: 《常见急腹症》分类: 驱虫剂功用: 温脏安蛔,理气止痛,排蛔驱蛔主治: 蛔虫病...
养生
名称: 安蛔汤
出处: 《常见急腹症》
分类: 驱虫剂
功用: 温脏安蛔,理气止痛,排蛔驱蛔
主治: 蛔虫病
概述:
组成:
乌梅(30g),细辛(3g),干姜(6g),川椒(9g),黄芩(15g),木香(12g),苦楝根皮(15g),槟榔(30g),甘草(4.5g),大黄(9g)。
用法用量:
现代用法:每剂水煎300ml,急煎频服,小儿酌减。腹痛不止时,成人每日可服2剂,腹痛缓解后应继服1剂,以巩固疗效。服药后应防止呕吐。
功用:
温脏安蛔,理气止痛,排蛔驱蛔。
主治:
胆道蛔虫病。腹痛发作突然,时发时止,痛剧则辗转反侧,恶心呕吐,甚至吐蛔,脉象弦紧或弦数,痛止则如常人,合并感染后则见发热,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或见洪象等症。
方义:
运用:
加减化裁:
使用注意:
1、疼痛发作时,可配合新针疗法,水针疗法和西药以缓解疼痛。
2、腹痛缓解后,说明蛔虫已退出胆道或死于胆道,应将胆道中的蛔虫体、虫卵、细菌进行清洗,可选用利胆汤,但方中用可根据病情酌减。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理中安蛔汤与连梅安蛔汤都是安蛔驱蛔方。理中安蛔汤配用党参、干姜、白术、茯苓,兼能温中补虚;而连梅安蛔汤配用胡黄连、黄柏,兼能清肝脾湿热,并加雷丸、槟榔以增强驱蛔作用。前者为温中安蛔,后者为清热安蛔。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