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白附散别名: 玉真丹(《证治汇补》卷三)、玉正散(《灵验良方汇编》卷二)、玉贞散(《梅氏验方...
养生
名称: 白附散
别名: 玉真丹(《证治汇补》卷三)、玉正散(《灵验良方汇编》卷二)、玉贞散(《梅氏验方新编》卷六)、玉真散《外科正宗》卷十
出处: 《经验奇方》卷上
功用: 散风解痉,镇痛止血
主治: 破伤风、疯犬咬伤、跌打损伤已破口者
概述:
歌诀:
白附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组成:
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药共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一钟调服,并外敷伤口。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用热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更用漱口水洗净,用此药搽伤处。
功用:
散风解痉,镇痛止血。
1.《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散风止血。
2.《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镇痛,生肌。
3.《中国药典》:解痉。
主治:
1.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2.疯犬咬伤;
3.《验方新编》:跌打损伤已破口者。
方义:
南星、防风祛风邪化痰湿;白附子定搐解痉,能祛头面之风;羌活散太阳之风,上行肩背;白芷祛阳明之风,可通胸中;天麻熄厥阴之风,常入两胁,诸药合用,疏散经络中之风邪,导邪外出,热酒童便,疏通经络,且助药势,使风散搐定。
配伍特点:
本方化痰息风之中,寓有辛散祛邪之长,遂成定搐止痉之剂。
运用:
本方为治疗破伤风之代表方。以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
方中白附子、南星生用,都有毒性,服用不得过量。且本方药性偏于辛燥,如破伤风后期津气耗伤者,不宜使用。若破伤出血过多,以致血虚不能养筋,发为痉挛等症,则宜养血舒筋, 并非本方所宜。如症势剧烈、痉挛抽搐频繁,可配合五虎追风散增强祛风镇痉作用。
《浙江中医杂志》(1964:4:25)报道:内服玉真散过量中毒死亡一例。患者右脚跌伤,自服黄酒调玉真散约三钱,药为本县药店所制,10分钟后出现乌头碱中毒样症状,抢救无效死亡。作者认为,本方各药用量诸书不一,本例患者所用者,生白附用量较其他诸药总量大3倍。民间治跌打损伤每服0.9-1.5克,本例一次服用9克,内含生白附3克多,且系空腹黄酒冲服,故中毒而死。
重要文献摘要:
《验方新编》:“明天麻、羌活、防风、生南星(姜汁炒)白芷各30克、白附子360克。”
《经验奇方》:“白附子12个、生南星、白芷、天麻、羌活、防风各30克。”
《寿世新编》:“上六味切忌火炒,概宜生用,研极细末,就伤处敷上。倘伤重需内服者,可用黄酒浸服6-9克,但附子、南星须制过,否则恐致麻倒。”
《中医方剂学讲义》:“方中防风、南星二味,有祛风化痰之功;益以白附子祛头面之风,定搐解痉;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天麻治厥阴之风。如此则祛风之力大为增强,风散搐定,病亦自愈。”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