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冰螺散别名: 冰螺捻(《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冰蛳散(《外科正宗》卷二)出处: 《嵩崖尊生全...
养生
名称: 冰螺散
别名: 冰螺捻(《医宗金鉴》卷六十六)、冰蛳散(《外科正宗》卷二)
出处: 《嵩崖尊生全书》卷六
功用: 拔毒消核
主治: 瘰疬日久,坚核不消,及服消药不效,瘿瘤患大带小及诸般高突,异形难状者,乳岩,面上黑痣
概述:
组成:
大田螺(去壳,日中线穿晒干)五枚,白砒(面裹煨熟)一钱二分,冰片一分,硇砂二分。
用法用量:
用晒干螺肉切片,同煨熟,白砒为细末,加硇砂、冰片再碾,小罐密收。凡用时先用艾炷灸核上七壮,次后灸疮起泡,以小针挑破,将前药一二厘津唾调成饼,贴灸顶上,用绵纸以厚糊封贴核上,勿动泄气,七日后四边裂缝,再七日其核自落,换搽玉红膏,内服补药兼助完口。
功用:
拔毒消核。
主治:
1.《外科正宗》:瘰疬日久,坚核不消,及服消药不效,瘿瘤患大带小及诸般高突,异形难状者。
2.《医钞类编》:乳岩。
3.《嵩崖尊生全书》:面上黑痣。
方义:
瘰疬日久,坚核不消,及瘿瘤患大蒂小者,均可用此点落。方中硇砂腐蚀痈疽恶肉,癔肉及疣赘等;白砒亦为竣腐蚀药,二者合用为君,使腐蚀力加强。辅以大田螺外用取其清解热毒之功,配入腐蚀药中。亦能缓和砒、硇的燥烈之性,避免局部炎性反应。冰片有引药入里,通经透肉之力为使药。合而成方,具拔毒消核之力。
使用注意:
马刀根大面小及失荣等症忌用。
重要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乳劳。如得此证者,于肿核初起,即加医治,宜用豆粒大艾壮,当顶灸七壮,次日起疱,挑破,用三棱针刺入五六分,插入冰螺散捻子,外用纸封糊。至十余日其核自落,外贴绛珠膏、生肌玉红膏,内服舒肝、养血、理脾之剂,生肌敛口自愈。”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