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补脾白豆蔻散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五功用: 补脾益气,行气消食主治: 脾气虚,食饮难消,腹...
养生
名称: 补脾白豆蔻散
出处: 《太平圣惠方》卷五
功用: 补脾益气,行气消食
主治: 脾气虚,食饮难消,腹胁气胀,少思饮食
概述:
组成:
古:白豆蔻(去皮)三分,干姜(炮裂,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甘草(炙微赤,锉)一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三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白术三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二两。
今:厚朴16g,附子8g,人参、炮姜、枳壳各4g,白术、白豆蔻、陈皮各6g,炙甘草2g,枣3枚。
用法用量:
古法: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加大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今法:水煎二次作二次服,一日服2剂。
功用:
补脾益气,行气消食。
主治:
脾气虚,食饮难消,腹胁气胀,少思饮食。
方义:
方中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附子散寒除湿,补脾助阳;人参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大补元气;炮姜温中止泻;枳壳理气宽胸,行气消积;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豆蔻温中止呕,开胃消食;陈皮行气健脾;炙甘草补气,缓和诸药;枣补脾胃,益气血。诸药结合使用,既达健脾消食之效,又可理气补气。
运用:
本方证以饮食难消,腹胁气胀,脉缓为辨证要点。
临床用于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