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清气化痰丸出处: 《医方考》分类: 祛痰剂-清热化痰功用: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 痰热咳...
养生
名称: 清气化痰丸
出处: 《医方考》
分类: 祛痰剂-清热化痰
功用: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 痰热咳嗽
概述:
歌诀:
清气化痰胆星痿,夏芩杏陈枳实投;茯苓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疗。
组成:
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一两(各30g),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各45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以上8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7味药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6-9g,1日2次,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2、古代用法: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
功用:
主治:
方义:
配伍特点:
本方化痰与清热并重,且于清化之中佐以降气理肺之品,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咳喘可除。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痰热内结者。
加减化裁:
若痰多气急者,可加鱼腥草、桑白皮;痰稠胶粘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青黛、蛤粉;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竹茹;烦躁不眠者,可去黄芩,加清热除烦之黄连、山栀,并酌加琥珀粉、远志等宁心安神之品。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清气化痰丸与本方均治痰热所致之咳嗽。但比较而言,前者以咯痰黄稠为主,后者以肺热咳嗽为重。故清气化痰丸以胆星为君,清化痰热之功独胜,更用枳实消痰行气之力亦强。而清金降火汤用石膏清热泻火力增,并伍贝母、前胡、桔梗等意在止咳。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方考》卷2:“此痰火通用之方也。”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除痰之剂》:“此手足太阴之药,治痰火之通剂也。气能发火,火能役痰,半夏、南星以燥湿气,黄芩、瓜蒌以平热气,陈皮以顺里气,杏仁以降逆气,枳实以破积气,茯苓以行水气。水湿火热,皆生痰之本也。盖气之亢则为火,火退则还为正气而安其位矣,故化痰必以清气为先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