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天王补心丹出处: 《校注妇人良方》分类: 安神剂-补养安神剂功用: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主治:...
养生
名称: 天王补心丹
出处: 《校注妇人良方》
分类: 安神剂-补养安神剂
功用: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概述:
歌诀: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组成:
人参(去芦)、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各五钱(各15g),当归(酒浸)、五味子、麦门冬(去心)、天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各30g),生地黄四两(120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小丸,用朱砂水飞9-15g为衣,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或用桂圆肉煎汤送服;亦可改为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2、古代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6-9g),临卧,竹叶煎汤送下。
功用: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义:
本方证多由忧愁思虑太过,暗耗阴血,使心肾两亏,阴虚血少,虚火内扰所致。阴虚血少,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神疲健忘;阴虚生内热,虚火内扰,则手足心热、虚烦、遗精、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是阴虚内热之征。治当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方中重用甘寒之生地黄,入心能养血,入肾能滋阴,故能滋阴养血,壮水以制虚火,为君药。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助生地滋阴补血,并养心安神,俱为臣药。玄参滋阴降火;茯苓、远志养心安神;人参补气以生血,并能安神益智;五味子之酸以敛心气,安心神;丹参清心活血,合补血药使补而不滞,则心血易生;朱砂镇心安神,以治其标,以上共为佐药。桔梗为舟楫,载药上行以使药力缓留于上部心经,为使药。
配伍特点:
本方配伍,滋阴补血以治本,养心安神以治标,标本兼治,心肾两顾,但以补心治本为主,共奏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功。
运用:
1、本方为治疗心肾阴血亏虚所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神经衰弱、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所致的失眠、心悸,以及复发性口疮等属于心肾阴虚血少者。
加减化裁:
使用注意:
本方滋阴之品较多,对脾胃虚弱、纳食欠佳、大便不实者,不宜长期服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孔圣枕中丹三方均有补心益肾,滋阴安神之功,均可治失眠健忘。天王补心丹长于滋阴清热,以治心为主,故主治阴虚内热之神志不安;柏子养心丸心肾两顾,清虚火之力逊于天王补心丹,故主治心肾两虚之神志不安而内热较轻者;孔圣枕中丹长于填肾精,交通心肾而益智,故主治肾精不足,心肾不交,神志不安。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校注妇人良方》卷6:“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育养心神。”
2、方论选录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4:“心者主火,丽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玄参之成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寿,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