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禹功散出处: 《儒门事亲》分类: 泻下剂功用: 行气消肿,逐水通便主治: 寒湿水疝,阴囊肿胀...
养生
名称: 禹功散
出处: 《儒门事亲》
分类: 泻下剂
功用: 行气消肿,逐水通便
主治: 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概述:
歌诀:
《儒门事亲》禹功散,牵牛茴香一同研;行气逐水又通便,姜汁调下阳水痊。
组成:
黑牵牛头末(120g)、茴香(30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为末,每一钱,姜汁调下。
功用:
行气消肿,逐水通便。
主治:
寒湿水疝,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
方义:
本证多由水湿邪盛,泛溢肌肤所致。治疗以行气消肿,逐水通便为主。水湿邪盛,津液不能正常疏布,水液停留于机体,则遍身水肿;内聚脏腑则大便秘结,小便不利;下注阴囊则肿胀,坠重而痛,发为水疝;停聚下焦,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 牵牛子苦寒,利大小便,逐水消痰,故为君药;茴香辛温,行气止痛,与牵牛相伍,增其逐水之功而无寒凝碍水之弊,二者故为臣药;姜汁调服利水和胃,故为佐药。
配伍特点:
牵牛子辛烈,能达右肾命门,走精隧,行水泄湿;茴香辛热温散,能暖丹田,袪小肠冷气;二药相须,共奏逐水消肿之功。
运用:
本方用于寒湿水疝,临床应用以阴囊肿胀,大小便不利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阴寒内盛者,可加桂枝、川椒、吴茱萸;气滞有寒者,合天台乌药散同用;肾阳不足者,合用肾气丸或真武汤;气滞水停者,合用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使用注意:
本方泻水力强,正气亏虚者慎用。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