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白牵牛散出处: 《医宗金鉴》卷十六主治: 膀胱蕴热,风热相乘,小儿阴囊肿兼四肢肿,二便不利者...
养生
名称: 白牵牛散
出处: 《医宗金鉴》卷十六
主治: 膀胱蕴热,风热相乘,小儿阴囊肿兼四肢肿,二便不利者
概述:
歌诀:
白牵牛散草橘红,白术桑白皮木通;阴囊相兼四肢肿,能逐膀胱热结塞。
组成:
白牵牛(半生半熟)、甘草(炙)、橘红、白术(土炒)、桑白皮、木通各一钱(3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主治:
膀胱蕴热,风热相乘,小儿阴囊肿兼四肢肿,二便不利者。
方义:
牵牛子功专行水,峻下善走,入肺经兼通右肾命门泻气分湿热,通下焦郁遏,卓有殊功。伴桑白皮,木通自上导下,白术、桔红健脾利湿,炙草和缓中气兼以减轻苦味,促使水化而正气不伤。根据症状有肾炎及脾虚导致腹水可能,药力虽剧,但症非轻,是开鬼门、洁净腑之法。
重要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黔胱蕴热,风热相乘也,宜白牵牛散主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