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白术茯苓丸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六功用: 健脾温中,祛湿止泻主治: 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心...
养生
名称: 白术茯苓丸
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六
功用: 健脾温中,祛湿止泻
主治: 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干哕噫酸,饮食不化,肠鸣泄泻,酒癖停饮,呕吐痰沫,头目昏运
概述:
组成:
白术六两(180g),赤茯苓(去皮)、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人参(去芦头)、枳实(去瓤,麸炒)、肉豆蔻(面裹煨香)各二两(60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糊丸,每服10g,生姜汤下。
2、古代用法:上为细末,用神曲辗细,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功用:
主治:
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干哕噫酸,饮食不化,肠鸣泄泻,酒癖停饮,呕吐痰沫,头目昏运。
方义:
本方主治证为中焦虚寒,温运失职。寒湿停滞,清浊相乱者。治宜健脾益气,温中散寒,祛湿止泻。方中白术用量独重为君,健脾补中,燥湿止泻。人参大补元气以助运;茯苓健脾利湿以止泻;肉桂补火助阳,温通散寒;干姜温中回阳,散寒止痛。均为臣药。佐以半夏燥湿和胃,消痞散结,降逆止呕;枳壳行气导滞,消胀除满;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神曲消食健胃。生姜为引,温中散寒,和胃止呕。全方配伍,可使脾虚得补,中寒得散,健运复常,湿邪得祛,则泄泻可止。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普济方注录》:“治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呕吐泄泻,头目昏晕。白术180g,赤茯苓、干姜炮、肉桂、肉豆蔻煨、枳实、半夏、人参各60g,糊丸,每服10g,生姜汤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