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红绵散《幼幼新书》出处: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家宝》主治: 小儿单伤寒及夹惊伤寒概述: 红...
养生
名称: 红绵散《幼幼新书》
出处: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家宝》
主治: 小儿单伤寒及夹惊伤寒
概述:
组成:
麻黄(去节,焙)、全蝎(炒)、甘草(炙)、大黄(湿纸裹,炮令熟,切,焙)、白附子、苏木(炒)、天麻(生)各一钱。
用法用量:
上为末,婴儿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水一药注或半银盏,绵胭脂鲨子同煎十数沸,如无绵胭脂,只用绵少许裹药,煎如前法,候绵带红色,去绵与服。
主治:
小儿单伤寒及夹惊伤寒。
重要文献摘要:
《医方类聚》:“和剂方红绵散:方见惊痴。治夹惊伤寒。”
《医方便览》:“风寒咳嗽多惊,人参羌活散。惊不止,红绵散调辰砂、益元散。”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精华本》:“小儿伤寒,初得浑身发热无汗,多啼哭,看眼急。有如惊风,但用发散退热,莫令发渴……或虚烦,可用竹叶汤。如嫩小儿当服洗心散,薄荷散,红绵散,四肢发汗,自然精神喜悦。”
《温病大成》:“汉东王先生《家宝》伤寒病证:婴孩小儿单伤寒者,浑身壮热,鼻流清涕,身上寒毛起,咳嗽欲喘,宜用解伤寒红绵散三、二服,间调胃气,进乳食观音散三、二服。如有余热未退,睡里多惊,须进七宝轻青丹三、二服红绵散、轻青丹方并见本门中,再服调胃气观音散三、二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各家论述:
徐仲光:“一儿,卒仆惊搐,苏而复作,此风寒壅毒,红绵散治愈。”(《中国古今医案类编 儿科病类》)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