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护膜散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功用: 解毒生肌,益气护膜,防止痈疽透内膜主治: 渊疽,及...
养生
名称: 护膜散
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功用: 解毒生肌,益气护膜,防止痈疽透内膜
主治: 渊疽,及凡肋、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当在将溃未溃之际者
概述:
歌诀:
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运用:
诊断要点: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方溃,流痰溃后,疮面流脓清稀,患肢功能受限,久不收口,疮口有声,似乎儿啼。
临床上常用于骨结核、胸壁结核。
加减化裁:
重要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渊疽,因忧愤致肝胆两伤而成,生于肋下,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方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水者险。疮口有声,似乎儿啼,此属内膜透也。即于阳陵泉穴灸二七壮,其声即止。穴在膝膑骨外臁下—寸陷中,蹲坐取之即得。内外治法皆同‘胁疽’,凡于胸胁腰腹空软之处发痈疽者,当在将溃之际,多服护膜散,可免透膜之患。”
《外科心法》:“渊疽生于胁下三寸,忧恚太过,以致肝胆两伤而成。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日久不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者险,疮口有声似乎儿啼,此属内膜透也,可于阳陵穴,灸二七壮,其声即止;将溃未溃,宜坐取之得,多服护膜散,可免透膜。”
《外科真诠》:“渊疽生于腋下三寸肋骨上,初起坚硬肿而不红,按之则痛。由忧恚太过,肝胆两伤而成,可照肋疽治法。但此毒日久方溃,得稠白脓者顺,如豆浆水者险,此属内膜透也。即于阳陵泉穴灸之,其声即止,内服护膜散。阳陵泉穴在膝膑骨外廉下一寸陷中。蹲坐取之即得。凡肋胁腰腹空软之,毒当将溃,未溃之际,多服护膜散,可免透膜之患。”
《外科大成》:“若疮口有呼吸声出,此为内膜透,即灸阳陵泉,兼服护膜散。”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