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建中散别名: 建中汤(《证治要诀类方》卷一)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功用: 补脾和胃...
养生
名称: 建中散
别名: 建中汤(《证治要诀类方》卷一)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功用: 补脾和胃,燥湿消痰
主治: 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概述:
组成:
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500g),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150g),陈皮(去白)八两(240g),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3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以上前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2.现代用法:以上前六味,用水6L煮令水尽,焙干,与其余药共研为粗末。每服6g,用水150ml,加生姜3片,煎至90ml,去滓温暖,食前。
功用:
主治:
方义: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建中散治牌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以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方论选录:
1.《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建中散治牌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已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2.《永类钤方》:“建中散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停饮,胀呕痰逆,噫酸泄利,腹痛阻食。青州枣一斤,制厚朴一斤,制半夏、干姜炮、甘草各五两,净陈皮八两,六味以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仁、人参、藿香、诃子、白术、白茯苓各一两。粗末,每二钱,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
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比对与新用》:“建中散治牌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以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上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