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引水散出处: 《御药院方》卷八功用: 通淋利湿主治: 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
养生
名称: 引水散
出处: 《御药院方》卷八
功用: 通淋利湿
主治: 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
概述:
组成:
石燕子(醋淬)一双,海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越桃(炒,系山栀子仁)、泽泻、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麦穗、萹蓄、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木香、白丁香、鬼棘针各一两(30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上药20味。除石燕子、海马外,各30g同研粗散。每服15g,用水220ml,加灯心30茎同煎,取清汁180ml,纳麝香0.5g,拌匀放温,空腹服麝香少许亦可。
2、古代用法: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三十茎同煎,取清汁八分,纳麝香一字,拌匀放温,食前服。
功用:
通淋利湿。
主治: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御药院方》:“引水散治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石燕子一双,醋淬,海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越桃炒,系山栀子仁,泽泻、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微炒、茴香微炒、瞿麦穗、扁蓄、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木香、白丁香、鬼棘针已上各一两。上件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马外各一两,同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三十茎同煎,取清汁八分,内麝香一字拌匀,放温,食前服,麝香少许亦可。”
方论选录
1、《普济方注录》:“引水散治小便淋涩或不通。石燕、海马、海蛤壳、滑石、栀子、忘忧根、鬼棘针、琥珀、赤茯苓、木通、通草、泽泻、猪苓、车前子炒、小茴香、瞿麦、萹蓄、木香、白丁香、葶苈子炒各30,为粗散,每服15g,灯心草、麝香各少许,水煎服。”
2、《奇效良方》:“引水散治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海马、海蛤、赤茯苓、川木通、琥珀、滑石、忘忧根、白丁香、通草、猪苓去皮、鬼棘针、苦葶苈纸衬炒、扁蓄、车前子微炒、越桃炒即山栀子、瞿麦穗、泽泻、茴香微炒、木香以上各一两,燕子一对,火煅醋淬。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三十茎同煎,取清汁八分,内麝香末一字,拌匀放温,食前服。”
3、《医方类聚》:“引水散:治小水秘涩不快,或不通,及肿满脚气,一切湿证。石燕子一双,醋碎海马、海蛤、滑石、琥珀、赤茯苓、川木通、通草、越桃炒、系山栀子仁、泽泻、猪苓去黑皮、车前子徽炒、茴香徽炒、瞿麦穗、扁蓄、苦葶苈纸衬炒、忘忧根、木香、白丁香、鬼棘针已上各一两,右件二十味,除石燕子、海马外,各一两,同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灯心三十茎,同煎取清汁八分,内麝香一字拌匀,放温,食前服,麝香少许亦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