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护阳和阴汤《温病条辨》出处: 《温病条辨》卷三功用: 补气养阴清热主治: 温病热入血室,医与...
养生
名称: 护阳和阴汤《温病条辨》
出处: 《温病条辨》卷三
功用: 补气养阴清热
主治: 温病热入血室,医与两清气血,邪去其半,脉数,余邪不解者
概述:
歌诀:
护阳和阴偏甘凉,脉数余邪补而攘。干地麦冬参芍草,知从复脉套来方。
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义:
此方用于热人血室经治疗后,余邪未清,邪去正虚,脉数,暮微寒热,邪少虚多的证候。此方即加减复脉汤去阿胶、麻仁加人参而成。方中以甘温之人参、炙甘草护固元阳,以甘凉之白芍、麦冬、干地黄和阴复脉,并清余邪。故吴氏指出:“大凡体质素虚之人,驱邪及半,必兼护养元气,仍佐清邪,故以参、甘护元阳,而以白芍、麦冬、生地,和阴清邪也。”
运用:
临床上常用于气阴两虚,头晕乏力,心悸者。
重要文献摘要:
《感证治法与类方》:“护阳和阴汤,白芍五钱,炙甘草二钱,麦冬(连心炒)二钱,人参二钱,干地黄(炒)三钱。”
《妇科医籍辑要》:“热人血室,医与两清气血,邪去其半,脉数,余邪不解者,护阳和阴汤主之。”
《伤寒温病融会贯通 上册》:“《温病条辨》中热人血室有竹叶玉女煎、护阳和阴汤、加减复脉汤仍用参方、加减桃仁承气汤之设,以辛凉退热、兼清血分为主,血分瘀热较重则逐淤为先,邪去大半,余邪不解,则又有甘凉和阴、扶正补气之设,补充了血热为主的热入血室的治疗,可资参考。”
《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热入血室、蓄血证、便血之属虚热者,有护阳和阴汤、加减复脉汤仍用参方、犀角地黄汤等方。”
《刘建秋学术经验集》:“其他如清官汤、银翘汤、益胃汤、竹叶玉女煎、护阳和阴汤、连梅汤等,均含有增液汤的主要成分。”
《近代中医珍本集 温病分册》:“护阳和阴汤。水煎服。热入血室,邪去八九,暮微寒热,右脉虚数者,邪少虚多,气血兼病也,加参复脉汤主之。”
《中医虚损学说及其临床应用》:“温热病后期,经清解营血,或邪热巳减,邪已去其过半,但脉象仍细弱而数者,此乃气阴两虚,余邪未尽,治当切不可专攻其邪,应以扶正为主,正复则可驱其余邪,方可仿护阳和阴汤法。”
《中医历代良方全书》:“护阳和阴汤,功能益气养阴。治温病后期,气耗伤阴,虚热未净,心烦口渴,倦怠无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吴鞠通研究集成》:“若为妇女温病,经水适来,热入血室者,吴氏在竹叶石膏汤及护阳和阴汤中用干地黄‘清血分’、‘和阴清邪也’。”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内科专家卷 第二版》:“护阳和阴汤方,甘温甘凉服法,偏于甘凉,即复脉汤法也。”
《艾滋病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研究》:“得救者,选用护阳和阴汤,加减理阴汤,人参河车散等掺入养阴生津之品。”
《中医妇科学》:“热伤气阴,护阳和阴汤加减。”
各家论述: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