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芎夏汤《直指小儿方》出处: 《直指小儿方》卷七功用: 行气散血主治: 水饮证概述: 芎夏汤,...
养生
名称: 芎夏汤《直指小儿方》
出处: 《直指小儿方》卷七
功用: 行气散血
主治: 水饮证
概述:
组成:
川芎一钱,半夏一钱,赤茯苓一钱,陈皮、青皮、枳壳各五分,白术、甘草(炙)各二分,生姜五片。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加减化裁:
气喘,加去节麻黄;咳嗽,加桑白皮;呕吐,加生姜、半夏;泄泻,加苍术、白术;胸痞,加枳壳、桔梗;胀满,加缩砂、白豆蔻;眩晕,加半夏、南星;怔忡,加白茯苓。
重要文献摘要:
方论选录
《东医宝鉴》:“痰饮腰痛、脉滑者伏者是痰饮痛也。痰饮流注经络腰背痛二陈汤或芎夏汤。”
《济众新编释》:“茶积,川椒末以面糊丸如梧予,清茶冲服。水积,症见胸胁引痛,沥沥有声,治疗方剂为“十枣汤”(逐水),“芎夏汤”(化痰饮)。血积,为跌扑损伤瘀血蓄积,症见面黄粪黑,治疗方剂为“桃仁承气汤”(祛瘀)。虫积,由食积变虫,治疗方剂为“妙应丸”(温中化滞祛虫),“紫金丹”(解毒)。”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若由于痰饮者,当用逐水消饮之剂,宜二陈汤、芎夏汤。况乎各脏有痰,皆能与包络之火合动而为怔忡,随所犯而补泻之,更须调乎包络。若各脏移热于心,以致包络火动者,治亦如之。然则怔忡固由于虚,所以致此怔忡之症,则各有异,亦安可不察之哉!”
《济众新编释》:“留饮者,是胸中有饮,表现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背冷咳嗽,用“导痰汤”、“芎夏汤”治疗。癖饮,是水癖在两胁下,动摇有声,治疗方剂为“十枣汤”(攻逐水饮)。痰饮,暴肥暴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胸胁支满,目眩,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