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竹叶黄芪汤《圣济总录》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功用: 养阴清热,益气生津主治: ①痈疽发...
养生
名称: 竹叶黄芪汤《圣济总录》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功用: 养阴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 ①痈疽发背(有头疽);②一切恶疮(诸般疔肿),阴虚热盛或气阴两伤,症见高热、口干,大渴喜冷饮者
概述:
组成:
淡竹叶一握,黄芪(锉,炒)、甘草(炙,锉)、黄芩(去黑心)、麦门冬(去心,焙)、芍药各三两,当归(切,焙)、人参、石膏(椎碎)、川芎、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各二两,生地黄(切,焙)八两。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①《圣济总录》:痈疽、发背兼渴②《外科精义》:一切恶疮发大渴者。
方义:
运用:
重要文献摘要:
《图书集成医部分录 》:“竹叶黄芪汤,治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淡竹叶、生地黄各二两,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岺、甘草、芍药、人参、半夏、石膏各一钱。右水煎服。”
各家论述:
①《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曰,气血皆虚,胃火独盛,善治者补泻兼施,寒之而不致亡阳,温之而不至于助火,扶正而邪却矣。四君子气药也,加黄芪而去苓、术,恐火就燥也。四物汤血药也,地黄止用生者,正取其寒也。人参、黄芪、甘草治烦热之圣药,是补中有泻矣。且地黄之甘寒,泻心肾之火,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麦冬同黄芩清肺肠之火,则胃火不得独盛,而气血之得补可知。惟半夏一味,温中辛散,用之大寒剂中,欲其能阴阳之路也。岐伯治阴虚而目不瞑者,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卧。今人以为燥而渴者禁用,是不明阴阳之理耳!
②《古方选注》:四方互复,独以竹叶、黄芪标而出之者,明其方专治肺经热消,非概治二阳结之消渴者也。竹叶石膏汤为轻清之剂,复以生地、黄芩浊阴之品,清肺与大肠之火;四物汤为浊阴之剂,复以竹叶、石膏清燥之品,清肝胆之火;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甘草除烦热之圣药,复以石膏、白芍清脾胃之火;黄芩汤治后天太阴之剂,复以生地、麦冬壮水之品,清肾中之火。竹叶石膏汤不去半夏,藉以通气分之窍;四物汤不去川芎,藉以通血分之窍。统论全方,补泻兼施,寒之不致亡阳,补之不致助,火,养正却邪,诚为良剂。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