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和肝醒脾化湿丸《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出处: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功用: 和肝醒脾化湿主治: 脾...
养生
名称: 和肝醒脾化湿丸《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出处: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功用: 和肝醒脾化湿
主治: 脾胃病
概述:
组成:
醋柴胡三钱(9g),青皮(炒)四钱(12g),炙香附六钱(18g),白芍(炒焦)四钱(12g),藿香梗四钱(12g),厚朴(紫老)四钱(12g),新会皮四钱(12g),苍术(炒)四钱(12g),落水沉三钱(9g),于术(炒焦)三钱(9g),白茯苓六钱(18g),广砂(仁)三钱(9g),炒谷芽六钱(18g),木香三钱(9g),东山楂(肉)八钱(24g),枳实(炒)四钱(12g)。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义:
本方主治证为肝郁脾虚失运,肝脾不调,气滞湿阻,升降失常者。法当疏肝解郁,化湿醒脾,理气和中。方以柴胡疏肝解郁;茯苓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二药合而为君。香附疏肝理气,和中止痛;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枳实行气破积,消痞除满;白术、苍术健脾燥湿,均为臣药。佐以厚朴行气燥湿,消积除帐;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和胃;藿香化湿醒脾,和中止呕;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陈皮理气调中,化湿和胃;山楂消食化滞;谷芽消食健脾开胃。白芍养阴和里,柔肝止痛;既补肝体以顺肝用,又防温燥渗利之品伤阴。朱砂清心泻肝。诸药配伍,共奏调和肝脾,理气化湿之良好功效。凡肝郁脾虚所致病证,诸如呕吐,不食、胃痛、吐酸、腹痛、泄泻等,皆可用之。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光绪五年二月三十日。庄守和、李德昌谨拟:和肝醒脾化湿丸。醋柴胡三钱,青皮(炒)四钱,炙香附六钱,白芍(炒焦)四钱,藿香梗四钱,厚朴(紫老)四钱,新会皮四钱,苍术(炒)四钱,落水沉三钱,于术(炒焦)三钱,白茯苓六钱,广砂仁三钱,谷芽(炒)六钱,木香三钱,东山楂肉八钱,枳实(炒)四钱。共研极细面,炼白蜜为丸,如绿豆粒大。朱砂为衣,每服二钱五分,白开水送下。评议:西太后喜进食京鸭等油荤之品。长年有睥胃病。此方和肝醒脾化湿,合逍遥散、平胃散及《证治准绳》醒脾散方意,加减药物品味而成;用落水沉与藿香梗,其醒脾之效当较好。”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