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益气清金汤《金鉴》别名: 益气左金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二)出处: 《金鉴》卷六十六功用: ...
养生
名称: 益气清金汤《金鉴》
别名: 益气左金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出处: 《金鉴》卷六十六
功用: 清热疏风,润肺益气
主治: 喉瘤
概述:
歌诀:
组成:
苦桔梗三钱(36g),黄芩二钱(24g),浙贝母(去心,研)、麦冬(去心)、牛蒡子(炒研)各一钱五分(18g),人参、白茯苓、陈皮、生栀子(研)、薄荷、甘草(生)各一钱(12g),紫苏五分(6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加竹叶三十片,水三钟,煎一钟,食远服,滓再煎服。
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内服。
功用:
主治:
方义:
加减化裁:
重要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益气清金汤,苦桔梗三钱,黄芩二钱,浙贝母(去心,研)、麦冬(去心)、牛蒡子(炒研)各一钱五分,人参、白茯苓、陈皮、生栀子(研)、薄荷、甘草(生)各一钱,紫苏五分。加竹叶三十片,水三钟,煎一钟,食远服,滓再煎服。”
《新订奇验喉证明辨》:“喉瘤,脉微数无力,虚证也。由肝肺二经郁热,更兼性躁多言,损气而成。形如圆眼,红丝相裹,或单或双,生于喉旁,不犯不痛。或因醇酒炙博,或因怒气喊叫,犯之则痛。最忌多言耗神,戒用针刀。宜服加味逍遥散、益气清金汤,点消瘤碧玉散,并用夏枯草、郁金煎水代茶饮,日久自然消退。”
《重楼玉钥续编》:“一喉瘤与双蛾相似,蛾形圆,生于咽门之左右;而喉瘤形稍长,如肉豆蔻样,生于关内之两傍。其色淡而有红丝相裹,初起疼痛不发热者,多由肺肾阴虚,热郁于肺,因多语损气,或怒中高喊,或诵读太急,或多饮烧醇,及恣食炙博之味,或七情抑郁,或酒后当风喊叫,患因各别,而证偏属虚,切不可妄施表散,更勿用刀伤破,治法初发热者,可微疏解之,继用益气清金汤,除黄芩、山栀、竹叶,加生地;若质虚无热者,照前方减法,加大熟地一钱;其冈忧郁而致者,或用归脾加山栀、丹皮,或用六味加麦冬、贝母。吹药则用消瘤碧玉散,或青雪丹。”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