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别名: 逐瘀止崩汤(《辨证录》卷十一)出处: 《傅青主女科》卷上功用...
养生
名称: 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别名: 逐瘀止崩汤(《辨证录》卷十一)
出处: 《傅青主女科》卷上
功用: 行血祛瘀,活血止痛
主治: 妇人升高坠落,或闪挫受伤,以致恶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状者
概述:
歌诀:
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义:
运用:
诊断要点:瘀血阻于胞中,经间期阳气内动,血海失宁,血络被伤,胸闷不舒,心烦易怒,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舌色黯或有瘀点,脉细弦或弦数等。
临床上常用于经间期出血,血量或少或多,色紫黑而有块,少腹胀痛或刺痛。
加减化裁:
若血聚胃中,宜加厚朴(姜汁炒)一钱半;经前期或经前漏血,气滞重者加醋柴胡、青皮、陈皮、郁金等;乳胀痛者酌加玄参、夏枯草、昆布等;小腹冷痛者加艾叶(炭);乌药、吴萸、炮姜;腰骶酸痛者加桑寄生、杜仲、独活、玄胡;痰湿者合苍附导痰丸加减;气虚血弱者合当归补血汤,或黄芪四君子汤加减;经期量多如崩,有热者加墨旱莲、地榆炭、马鞭草、鹿含草、子芩炭、土大黄、地骨皮、仙鹤草;有寒者酌加艾叶炭、炮姜、赤石脂、灶心土之类;行经后期、淋漓不净者合六味地黄汤或八珍汤加减。经净后,根据月经周期各阶段气血阴阳的盛衰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利调整月经周期。
重要文献摘要:
《傅青主女科》:此方之妙,妙在活血之中,佐以下滞之品,故逐瘀如扫,而止血如神。或疑跌闪升坠,是由外而伤内,虽不比内伤之重,而既已血崩,亦不为轻,何以又治其瘀而不顾气也?殊不知跌闪升坠,非由内伤以及外伤者可比。盖本实不拔,去其标病可耳,故曰急则治其标。
《妇科玉尺》:究其源则有六大端,一由火热、二由虚寒、三由劳伤、四由气陷、五由血瘀、六由虚弱。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