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菊花清燥汤《医宗金鉴》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功用: 清火解毒,养血润燥主治: 石榴疽,...
养生
名称: 菊花清燥汤《医宗金鉴》
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八
功用: 清火解毒,养血润燥
主治: 石榴疽,焮肿
概述:
歌诀:
菊花清燥汤生地,知母芎归地骨皮;柴苓甘草升麻等,犀角门冬白芍宜。
组成:
用法用量:
1、古代用量:加竹叶二十片,灯心二十寸,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2、现代用量:以水300ml,煎至210ml,食后温服。
功用:
主治:
运用: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1、《医宗金鉴》:“‘石榴疽起肘尖上,粟疱根开坚肿疼,破翻如榴寒热甚,三焦相火与湿凝。’初起时,宜内服蟾酥丸,次服菊花清燥汤;如热胜烦躁者,宜急服护心散。外治:早期宜艾灸九壮,贴蟾酥并用万应膏盖之。红肿处可敷贴冲和膏。破溃后,用菊花蕊煎汤洗之,次以菊花烧灰存性加轻粉少许外用。”
2、《医宗金鉴》:“菊花清燥汤:处方为甘菊花、当归、生地、白芍、川芎、知母、贝母、地骨皮、麦冬、柴胡、黄芩、升麻、犀角、甘草,主治石榴疽。证见色红掀肿,坚硬疼痛,破翻如瘤,寒热如疟。”
方论选录
1、《外科正宗》:“菊花清燥汤:治少阳相火与外湿相搏发为石榴疽,生于肘尖上一寸,初起黄粟小泡,根便开大,色红坚硬,肿如覆碗,皮破泛出叠如榴子,令人寒战,犹如重症方。菊花二钱,当归、生地黄、白芍药、川芎、知母、贝母,地骨皮、麦门冬各一钱,柴胡、黄芩、升麻、犀角、甘草各五分。加竹叶、灯芯各二十件,水煎,食后服。”
2、《外科正宗》:“菊花清燥汤:菊花二钱,当归、生地黄、白芍药、川芎、知母、贝母,地骨皮、麦门冬各一钱,柴胡、黄芩、升麻、犀角、甘草各五分。加竹叶、灯芯各二十件,水煎,食后服。治少阳相火与外湿相搏而致的石榴疽,生于肘尖上一寸,初起黄粟小泡,根便开大,色红坚硬,肿如覆碗,皮破泛出叠如榴子,令人寒战,犹如重症。”
3、《验方新编下册》:“菊花清燥汤:治三焦湿热,肘尖生疽。菊花、炒芍、当归、川芎、生地、知母、贝母、地骨皮(去心)、麦冬、柴胡、条芩各一钱,升麻、炒连、甘草各五分,灯心引,日二服。”
4、《外科正宗》:“菊花清燥汤:(菊花清燥汤生地,知母川归熟地皮;柴芩甘草升麻等,犀角门冬白芍宜)。甘菊(二钱),川芎、当归、知母、贝母、白芍、生地、麦门冬、地骨皮(各一钱),升麻、犀角、甘草、柴胡、黄芩(各五分)。水二盅,淡竹叶、灯心各二十件,煎八分,食后服。”
5、《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精华本》:“石榴疽:石榴疽者,乃少阳相火,与外湿煎搏而成。其患生在肘尖上一寸是也。初起一点黄色小泡,根便开大,红坚硬,肿如复碗,皮破泛出,累累如榴子,令人寒战,犹如重疟。初起即灸九壮,内服蟾酥丸发汗,以解蕴毒,灸顶上,蟾酥饼贴之,膏盖。焮肿处,金黄散敷之,内服菊花清燥汤,琥珀蜡矾丸。烦躁热甚者,护心散,金液戊土丹。九日后,患上作脓稠黄,疼苦稍减,表里证退,饮食微进者,可保无虞,反此为逆。溃后元气虚弱杂证相兼者,照痈疽调理法治之。”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