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合治汤出处: 《石室秘录》卷六功用: 滋阴补肾,生津止渴主治: 消渴,小便多,渴饮概述: 合...
养生
名称: 合治汤
出处: 《石室秘录》卷六
功用: 滋阴补肾,生津止渴
主治: 消渴,小便多,渴饮
概述:
组成:
熟地三两(30g),山茱萸二两(20g),麦冬一两(20g),车前子五钱(10g),元参一两(1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日饮之,三消自愈。
功用:
主治:
方义:
肾精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故小便多,阴亏不能上承,故渴饮。熟地滋肾养阴,填精生血,为君药,阴水充则虚水消,肾精足则下元固。山茱萸补肾涩精,为臣药。玄参滋阴降火,助熟地壮肾水以制浮游之火;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车前子利尿以泻肾浊,“通因通用”,邪去正安,利熟地补肾。三药共为佐使。诸药合用,肾精充足,阴滋火消,诸症自消。
运用:
1、本方以头晕目眩,失眠耳鸣,口渴欲饮,小便量多,形体消瘦,多食易饥,舌红,少苔,脉细为辩证要点。
2、临床常用于辅助治疗肾阴虚型糖尿病病人。
加减化裁:
使用注意:
1、本方仅仅是糖尿病人的辅助治疗方药。
2、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及甘肥食品。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1、《石室秘录》:“消渴之症,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吾有一方最奇,名合治汤。熟地三两,山茱萸二两,麦冬二两,车前子五钱,元参一两,水煎服。日日饮之,三消自愈。此方补肾而加清火之味,似乎有肾火者宜之,不知消症非火不成也,我补水而少去火,以分消水湿之气,则火从膀胱而出,而真气仍存,所以消症易平也,又何必加桂、附之多事哉。惟久消之后,下身寒冷之甚者,本方加肉桂二钱,亦响应异常。”
方论选录
1、《中医语录》:“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吾有一方最奇,名合治汤。熟地三两,山萸、麦冬各二两,元参一两,车前子五钱,水煎服,日日饮之,三消自愈……惟久消之后,下身寒冷之甚者,本方加肉桂二钱,亦响应异常。倘不遵吾分量,妄意增料,亦速之死而,安望其有生哉(陈士铎《石室秘录》)。”
2、《张仲景疾病学》:“《石室秘录》说:‘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吾有一方最奇,名合治汤,熟地三两,山茱萸、麦冬各二两,车前子五钱,元参一两,水煎服,日日饮之,三消自愈。’此二家皆强调治肾,却是偏执一端。”
3、《陈士铎医学全书》:“消渴之症,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渴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吾有一方最奇,名合治汤。熟地三两,山茱萸二两,麦冬二两,车前子五钱,元参一两,水煎服。日日饮之,三消自愈。此方补肾而加清火之味,似乎有肾火者宜之,不知消症非火不成也,我补水而少去火,以分消水湿之气,则火从膀胱而出,而真气仍存,所以消症易平也,又何必加桂、附之多事哉。惟久消之后,下身寒冷之甚者,本方加肉桂二钱,亦响应异常。”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