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化木汤出处: 《辨证录》卷九功用: 祛湿消坚主治: 木肾。寒极而气不通,初见睾丸作痛,后变为...
养生
名称: 化木汤
出处: 《辨证录》卷九
功用: 祛湿消坚
主治: 木肾。寒极而气不通,初见睾丸作痛,后变为不痛者
概述:
组成:
白术二两(60g)、附子一钱(3g)、肉桂一钱(3g)、杜若根一两(30g)、柴胡一钱(3g)。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义:
朱丹溪曰:“自素问而下,皆以疝为经络有窪寒,收引则痛。不知始由湿热壅遏在经,又感外寒。湿热被郁,不得疏散故痛。火郁湿生,浊液凝聚,进入血隧,流于厥阴,肝性急速,为寒所束,故其痛矣,若湿胜成㿗疝。”木肾为㿗疝之渐,故林佩琴曰:“筋结疝㿗,治同木肾。”木肾疝气,既由寒湿所致,故陈士铎在化木汤中用白术祛湿化癖。杜若者,即仕蘅,味辛性温,有通经散寒、消痰行水、活血定痛之效,陈氏在其“扶正祛疝汤”中亦重用杜若,《山海经》:“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靡芜,名曰杜蘅,食之已瘿。”该证为寒邪所束,寒主收引,故肿而且硬,痛引少腹,是以用附子、肉桂温阳散寒,疏通散结。岳美中教授在《睾丸肿痛》一文中说:“疝气甚则用附子,其效卓著,然以余之经验,最效之方,剛为附子与大黄合剂。”疝由于湿热被郁,故方中用入少阳、厥阴之要药——柴胡,平肝胆郁热,以和中散结。综观全方,有散寒祛湿,软坚消结之效,使疝气如栲栳大者皆可消散,故为治疗㿗疝木肾之常用方。
各家论述: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