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葶苈苦酒汤出处: 《活人书》卷十六主治: ①《活人书》: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②《准绳·类方》...
养生
名称: 葶苈苦酒汤
出处: 《活人书》卷十六
主治: ①《活人书》: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②《准绳·类方》:发狂烦躁,面赤咽痛
概述:
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重要文献摘要:
《张氏医通》:“葶苈苦酒汤治汗后热不止发狂,烦躁面赤咽痛。葶苈一合以苦酒即米醋一升,煎葶苈至半升,入生艾汁半合,再煎三五沸,去滓温服,如无生艾,以干艾浸湿,捣汁代之。”
《证治汇补》:“葶苈苦酒汤治痫病发时项强直视,不省人事,肝经热盛,或有咬牙者。苦酒半斤,葶苈一合,生艾汁半斤,煎作三服,吐后,泻青丸下之。”
《伤寒类书活人总括》:“阳毒弦洪促数,身热无汗,阳毒升麻汤、葶苈苦酒汤即米醋、大黄汤、栀子仁汤、黑奴丸、太乙牛黄膏,用竹叶汤调下。”
《中华医学大辞典 (上、下卷)》:“伤寒唾脓血,此证由邪热郁发所致,凡酒客辈及素有湿热蕴积者多患之,宜葶苈苦酒汤。”
《儒门事亲校注》:“夫伤寒之寒热者,恶寒为表热里和,故恶寒脉浮大也;发热为里热表和,故发热脉滑实也。可以吐法而解之,用拔雪汤主之。生姜、葱白、豆豉同煎葶苈苦酒汤,上而越之。”
《伤寒补亡论校注》:“阳毒病,阳气独盛,阴气暴绝,必发躁,狂走妄言,面赤斑斑如锦文,咽痛,或下利赤黄,脉洪实滑促,宜用酸苦之药,令阴气复,而大汗解矣。葶苈苦酒汤、升麻汤、大黄散、栀子仁汤、黑奴丸,可选而用之。”
《温热暑疫全书》:“下后热不止,脉涩咽痛,胸满多汗,热伤血分也,葶苈苦酒汤吐之。……更有辛热发汗,徒耗津液,里热益甚,胸腹满闷,因误用下药,反发热无休止,脉来涩。此阴血受伤也。急宜葶苈苦酒汤探之,以收阴气,泄邪热。若服后热势转剧,神气昏愦,谵语错乱者,必不救也。”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