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益脾汤出处: (《辨证录》卷八) 分类: 古方概述: 脾气受损,不食则腹中若饥,食则若饱闷,...
养生
名称: 益脾汤
出处: (《辨证录》卷八)
分类: 古方
概述: 脾气受损,不食则腹中若饥,食则若饱闷,吞酸溏泻,日以为常,遂至面色萎黄,吐痰不已。
组成: 人参一钱、山药五钱、芡实三钱、巴戟天三钱、砂仁一粒、半夏三分、茯苓二钱、扁豆一钱、神曲一钱、肉果一枚、白术三钱
用法用量: 水煎服。服三月胃气开,再服三月脾气壮,但见有益不知有损矣。
主治: 脾气受损,不食则腹中若饥,食则若饱闷,吞酸溏泻,日以为常,遂至面色萎黄,吐痰不已。
加减化裁: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中止泻,理气安胎。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巴戟天:甘、辛,微温。归肾、肝经。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