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助阳止痒汤别名: 助阳止痒汤,出自清·《医林改错》。功用: 益气散瘀,通络止痒。主治: 痘出...
养生
名称: 助阳止痒汤
别名: 助阳止痒汤,出自清·《医林改错》。
功用: 益气散瘀,通络止痒。
主治: 痘出六七日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兼治失音声哑,舌淡,苔白,脉弦细。
概述: 关于助阳止痒汤之方义,王清任此方所针对的病机描述为:“表虚而里气不行”。以其“表虚”,故用黄芪益气固表;以其“里气不行”,故用桃仁、红花、皂刺、赤芍、山甲活血化瘀以通其里气。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荨麻疹,个案报道也见于治疗咽痛、风疹、皮肤瘙痒症等。
歌诀: 助阳止痒芪桃红,皂刺赤芍山甲同,声哑失音同一治,表虚因里气不行。
组成: 黄芪一两(30克),桃仁、红花各二钱(各6克),皂刺、赤芍、山甲各一钱(各3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2次。
方义: 关于助阳止痒汤之方义,王清任此方所针对的病机描述为:“表虚而里气不行”。以其“表虚”,故用黄芪益气固表;以其“里气不行”,故用桃仁、红花、皂刺、赤芍、山甲活血化瘀以通其里气。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荨麻疹,个案报道也见于治疗咽痛、风疹、皮肤瘙痒症等。
运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荨麻疹等病症。 荨麻疹: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26例,疗程最短3日,最长15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26例全部治愈,服药期间均无异常不适。(《新中医》1995年第11期)
重要文献摘要: 临床报道有用助阳止痒汤配合针灸治疗面瘫。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