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菊花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出处: 养生概述: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菊为多年生草本,茎...
养生
名称: 菊花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出处: 养生
概述: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菊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50厘米,基部常半木质化。叶卵形至长卵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边缘具粗锯齿,常有2~3浅裂或有时不裂。基部渐狭成柄,两面初时被薄绒毛,后渐稀疏至近无毛。花秋末冬初开放。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至多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0.5~20厘米。总苞片3~4层,绿色,边缘膜质。边缘舌状花1至数层,舌片白色、黄色或紫色,不孕育。中央两性花多层,多朵,花冠管状,黄色。瘦果倒卵形,具纵肋。秋末冬初当花正开放时采收,烘干。原产我国和日本,现广为栽培,药用者多为白菊花。
组成: (1)菊花1000克,茯苓500克。为末。每日3次,每服6克,可治疗头痛眩晕。 (2)菊花15克,粳米50克。先煎菊取汁熬粥,加冰糖调服。或用菊花30克,开水冲泡,加蜜兑饮。可治疗高血压。 (3)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山楂片15克,桑叶10克。当茶饮。可治疗动脉硬化。 (4)菊花、桑叶、大青叶、连翘各10克。水煎服。可防治风热感冒。 (5)菊花、茶叶各适量,加冰糖频饮。可防治暑热烦渴。 (6)菊花、蝉蜕各10克。加蜜煎服。防治角膜云翳。 (7)菊花、绿豆皮、决明子、荞麦皮、蚕砂各适量。装成枕头。疏肝明目。 (8)菊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12克。水煎服。防治疮疔肿痛。 (9)菊花、陈艾叶各适量。做护膝。防治鹤膝风挛。 (1)菊花1000克,茯苓500克。为末。每日3次,每服6克,可治疗头痛眩晕。 (2)菊花15克,粳米50克。先煎菊取汁熬粥,加冰糖调服。或用菊花30克,开水冲泡,加蜜兑饮。可治疗高血压。 (3)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山楂片15克,桑叶10克。当茶饮。可治疗动脉硬化。 (4)菊花、桑叶、大青叶、连翘各10克。水煎服。可防治风热感冒。 (5)菊花、茶叶各适量,加冰糖频饮。可防治暑热烦渴。 (6)菊花、蝉蜕各10克。加蜜煎服。防治角膜云翳。 (7)菊花、绿豆皮、决明子、荞麦皮、蚕砂各适量。装成枕头。疏肝明目。 (8)菊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12克。水煎服。防治疮疔肿痛。 (9)菊花、陈艾叶各适量。做护膝。防治鹤膝风挛。 (1)菊花1000克,茯苓500克。为末。每日3次,每服6克,可治疗头痛眩晕。 (2)菊花15克,粳米50克。先煎菊取汁熬粥,加冰糖调服。或用菊花30克,开水冲泡,加蜜兑饮。可治疗高血压。 (3)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山楂片15克,桑叶10克。当茶饮。可治疗动脉硬化。 (4)菊花、桑叶、大青叶、连翘各10克。水煎服。可防治风热感冒。 (5)菊花、茶叶各适量,加冰糖频饮。可防治暑热烦渴。 (6)菊花、蝉蜕各10克。加蜜煎服。防治角膜云翳。 (7)菊花、绿豆皮、决明子、荞麦皮、蚕砂各适量。装成枕头。疏肝明目。 (8)菊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12克。水煎服。防治疮疔肿痛。 (9)菊花、陈艾叶各适量。做护膝。防治鹤膝风挛。
功用: 菊花味甘、苦,性凉、微寒,入肺经、肝经,疏风清热,明目解毒,可防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疗疮、肿毒。其花茎可抑制革兰阳性菌、人型结核杆菌、流感病菌及皮肤真菌。 菊为延寿客,《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要是疏风热,清肝火,明头目,解疮毒。清代陈士铎云:“甘菊花,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名医张山雷云:“惟此是冲和纯粹之品,断非旦夕可以速效,弗以无近功,而遽疑《经》言之不可信也。”此处《经》言乃指《神农本草经》中所言“轻身耐劳延年”之句。李时珍说:“菊之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菊花能防治心血管病,降血压,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强心肌,抑制血栓之形成,可抗癌。含微量元素甚丰,硒的含量尤高。
使用注意: (1)常用量5~15克。 (2)外感风热多用黄菊,平肝明目多用白菊。 附1:野菊花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