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二十七味定坤丸出处: (《中国药典》2010版) 分类: 古方概述: 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
养生
名称: 二十七味定坤丸
出处: (《中国药典》2010版)
分类: 古方
概述: 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紊乱,行经腹痛,崩漏不止,腰酸腿软。
组成: 西洋参60克、白术18克、茯苓30克、熟地黄30克、当归24克、白芍18克、川芎18克、黄芪24克、阿胶18克、醋五味子18克、鹿茸(去毛)30克、肉桂12克、艾叶(炒炭)60克、杜仲(炒炭)24克、续断18克、佛手12克、陈皮18克、姜厚朴6克、柴胡18克、醋香附12克、醋延胡索18克、牡丹皮18克、琥珀12克、醋龟甲18克、地黄30克、麦冬18克、黄芩18克
用法用量: 上制成丸剂。口服。小蜜丸一次40丸,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主治: 冲任虚损,气血两亏,身体瘦弱,月经紊乱,行经腹痛,崩漏不止,腰酸腿软。
加减化裁:
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行气,消积,消痰平喘。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心经。活血,行气,止痛。
琥珀:甘,平。归心、肝、膀胱经。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西洋参: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鹿茸:甘、咸,温。归肾、肝经。补肾壮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龟甲: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
None
发表评论